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裸条”何以玩出借贷新高度?

2016年06月15日 08:51   来源:荆楚网   舒欣

  日前,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有人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一些借款的女大学生诉称遇到了这样的麻烦。(6月14日《南方都市报》)

  30%的高额周息,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抵押,匪夷所思的借款协议……网友不禁发问,明知裸条网贷的种种不利,为何起而用之;明有其他正规渠道的贷款,为何弃而不用?起底裸条借贷,强大的需求、疲软的监管、道德的缺失让借贷者不惜越过道德、践踏法律,玩出“新高度”。

  强大的借贷需求是“裸条”横空出世的现实基础。归根结底,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及无偿还能力的实际催生了借贷需求。诚然,大学校园里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微弱的学生,但上有学费贷款,下有勤工俭学,退一万步说,还有像蚂蚁借贷等正规的借款渠道,学习生活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使得有限的正规途径不能满足需求,拆东墙补西墙的困窘逼迫其铤而走险、跨上“贼船”。

  监管的缺失与不力是“裸条”腾云驾雾的事实纵容。近年来,校园借贷推层出新,层出不穷,高额利息遭人诟病。然而利滚利之余,还有更过分的超乎道德的约定,要求拍裸照甚至肆意在网络上传播裸照,已在非法高利贷放贷之外,进一步践踏法律底线,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涉嫌传播淫秽内容,还扰乱了网络生态环境。而参照相关报道,“裸条”大兴其道的同时,并没有对应出现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明目张胆的放款人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借贷双方道德的缺失是“裸条”落地生根的存在依据。“裸条”赤裸裸触犯了法律条例已无需再论。明知大学生收入来源有限,这种针对女大学生放款的商业模式可谓十恶不赦,唯利是图、道德缺失是借款者偏向山放虎的解释。而大学生都是有独立思维能力、知晓礼义廉耻的青年人,部分女大学生不顾后果,飞蛾扑火般接受“不公平条约”,说明其道德沦丧,亟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或许,“裸条”只是新生事物“七宗罪”之一,新高度实则是超乎法律与道德底线的高压线,举一反三,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健全法制,强化监管,执法必严,以儆效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