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敌人是躺在垄断上发财

2016年06月07日 07:24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

  中国已经吹响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号角,很多地方则提出了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人把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称为创新型城市的四大构成要素,在配置这些要素方面,政府大有可为。其中一个重点,是弄清楚什么是创新的“朋友”,谁是创新的敌人。

  从本质上说,创新不是政府能够刻意培育出来的东西,它本来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要求。《共产党宣言》断言,生产的不断变革,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是资本主义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位美国著名学者总结发达市场社会的特征是,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变成唯一的进步,甚至新的就是好的。创新是企业赚钱的不二法门,更是生存策略。

  比如近20年来,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的主线就是技术创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电视机、录音机、随身听风靡世界,日本GDP大有超越美国之势。但上世纪90年代,英特网兴起,美国硅产业崛起。到21世纪,微软、苹果等对日本整个电子行业实现了全面替代。

  创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但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不少,而以创新见长的国家并不算多,这就证明创新也是事在人为。一座创新型城市,至少在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方面,需要政府做的事还不少。一些从事基础研究的创新机构,也需要政府举办或扶持。

  但与其说要政府大有作为,倒不如说,政府有所不为更难得。在我们的语境中,某些政府部门“父爱”泛滥,考虑得太多太周到,反而成了创新的阻力。前些年,我们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光伏产业,结果导致光伏产能过剩。背后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以巨额补贴干预市场,导致资源错配。本意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结果部分企业找到了骗补的“企业发展”窍门。

  政府大有作为,不是出台奖励扶持政策,而是要自我革命,管住自己的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很自然地就会走上创新之路,而且创新可以赚钱。让企业放手创新,让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赚钱,企业会觉得这比政府扶持来劲,比政府发一大笔资金还实惠。通过创新赚钱,可以说是企业的“自我实现”。

  政府首先应当弄明白,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创新。在我们的经济现实中,企业最来钱的不是创新,而是市场垄断、准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准垄断地位,总是与无微不至的行政保护相联系,与银行偏爱、职工高工资高福利如影随形。既然躺在垄断地位上可以赚钱,谁还会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创新的险峰攀登?

  建设创新型城市也好,培育创新型企业也好,真正需要政府大有作为的,是与各种垄断型经济活动一刀两断,放弃此类路径依赖。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陷在对垄断、准垄断企业的依赖惯性中,长期与房地产企业结盟,甚至放不下大量僵尸企业,对市场构成严重误导。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也没有创新的空间。放弃这种路径依赖很痛苦,但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大有作为,创新就会沦为一句口号。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