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了为党分忧的思想境界 什么样的事业干不成

2016年06月06日 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桑林峰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寓言《蝂传》。文章写了一种黑色小虫蝂,爬行时遇到东西,喜欢抓取过来背在身上,东西越背越重,又喜欢往高处爬,结果跌落摔死在地。柳宗元为蝂作传,是为了讽刺“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即便“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古人描述的这种小虫蝂现已不见。但今日贪官与蝂何其像也,他们背着大量金钱,往官位的高处爬。结果,大都落到了被查被囚禁的可悲下场。我们常说,知进者常新,知止者常安。探究这些人跌落的原因,根本在于不知止。

  一些领导干部知进而不知止。这些人,工作可能干得很好,但一旦放松思想上的要求,也很容易出事。那些过去有功劳、现在身陷囹圄的官员就属此类。当然,还有一种只知止,不知进。这些人守住了底线,但不思进取,甘当公堂木偶、政坛摆设,被群众称为庸官、懒官、怠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当前正风反腐这么严厉,很多事情不敢干了,该有的魄力没有了,曾经闯的精神、冒的劲头也消失了。事实上,党的纪律和规矩给予了党员干部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知进的时候,绷紧知止这根弦,就能创出一番事业,所干之事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可以说,不知止,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知止,才能全心全意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知止,就是坚守底线;知进,就是在底线基础上向着共产党人的高线挺进。有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尽责的思想境界,一刻不停地向着高标准挺进,什么样的事业干不成,什么样的功绩留不下,什么样的美名传不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在我们党内,很多优秀党员干部都是知进知止的模范。焦裕禄知止,“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亲自制定《干部十不准》,决不容许自己的子女“看白戏”;他又是知进的,“要像泡桐树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杨善洲知止,在他那里没有“后门”这回事,从来都是公权为公、公款为民;他又是知进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退休后还主动到一线绿化大亮山,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还有甘祖昌将军有官不做当农民,有钱不用支农业;李连成坚守“当干部就要吃亏”,亏了自己却把家乡建成新农村的典范……正是这些坚守底线、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用铁一般的肩膀,扛起国家和民族的担子,推动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现代金融创新也要守住底线    2016年07月19日
  • ·不仅要守底线,更要有作为    2016年06月29日
  • ·“婚闹”要有底线    2016年05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