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一些颇为热闹的“婚闹”在网上引起关注。
5月初,在山东淄博周村区马路边,一位新郎被人用胶带捆绑在马路旁的大树上,新郎脸上被涂上牙膏,屁股上燃放鞭炮,脚趾头夹了好几根烟,引来众多路人围观。
几乎同时,在四川成都,一位新郎也遭同学、朋友恶搞,不仅被扒掉衣服只剩内裤,还被用透明胶带绑在路边灯柱上。
被讨论更多的应该是演员包贝尔3月底在巴厘岛举行的婚礼,圈内好友纷纷前往祝贺,却因为几位伴郎闹婚险些将伴娘柳岩扔入水中而备受网友质疑。原本是私人的婚礼,突然就成了社会舆论事件,事件中的主角接二连三出来道歉,婚俗与低俗的边界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国人“婚闹”的习俗古已有之。民俗学家介绍,古时老百姓结婚多是盲婚哑嫁,很多人都缺少婚前交往,为了缓解新婚夫妻间的尴尬氛围,帮助他们更快进入夫妻角色,于是便逐渐有了“婚闹”“闹洞房”之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婚闹”的实际作用早已不复存在,婚礼上让客人们与新人喜乐一堂、图个喜庆,成了“婚闹”作为一种仪式和风俗的寓意。但这一以喜庆为初衷的习俗真的要以低俗收场吗?
实际上,婚礼上的风气也反映出宾主双方的文明和修养。大喜之日,欢乐要有,涵养更须有。尤其在全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当下,城市居民人口增加,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水平是否能跟得上物质生活的提升,已成为中国社会下一步发展的时代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精神文化的小康是其中应有之义。婚俗的文明化、去低俗化,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小步,却也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化水平、实现精神文化小康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