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3名大学生学籍被取消,谁来顺藤摸瓜?

2016年06月03日 10:51   来源:钱江晚报   

  有这么几位大学生,高考150分的英语卷子,折合百分制之后,考分有80多分,然而进了大学的入学考试时,只考了三四十分。面对这样的差异,中央民族大学多了个心眼,期末考试再观察,成绩还是比高考相差一半。于是倒过来往高考的上游追查,结果发现这三位来自河南的2012级学生考试分数造假。日前,三名不同专业的学生被中央民族大学宣布取消学籍。

  校方特别强调了对照“笔迹”的方法,三名来自河南的考生被调查证实分数有假,客观上已经给河南当地的招生考试机构打了一次脸。《河南日报》曾报道称:“2012年的高考,河南省标准化考场实现全覆盖,‘每个考场都有视频监控,每个摄像头后都有一位监考老师紧盯考场动向……’一系列新举措让违纪舞弊行为难逃‘法眼’。”中央民族大学这个面子拉得好,应该成为高等院校的规范动作。

  事实胜过雄辩。中央民族大学这一所大学认了一次真,三名河南考生就露馅了。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民族大学追查的结果,对于三名学生来说是偶然的“不幸”,但是对于河南当时当地的高考分数造假来说,应该不属偶然。同批次的考生,中央民族大学中有假,别的院校有没有?要不要查?怎么查?谁来查?人们期待一个全面的结论。

  中央民族大学查出三名来自河南的学生高考分数有假,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案情,他们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连串的漏洞。既然河南相关部门号称当年已经实现了标准化考场全覆盖,号称每个考场都有监控、每个摄像头后都有一位监考老师紧盯考场动向,那么,这些考生的分数是怎么把假做出来的?有没有监考老师参与了考试作弊?有没有在所谓标准化考场之下的大面积代考?有没有涉嫌教育和监管部门的权力腐败?这些都需要重新拿到案件的背景下去重启调查。

  可以说,中央民族大学这三名来自河南的考生,碰巧在同一个考场参加高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出现更大面积作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这就意味着,当年通过违法手段把别的同学挤下去的,不只是这三名学生,完全可能还有更多的学生,被考场幕后的黑手超车挤到了陷阱。这种严重伤害公正公平、伤害法治的做法,如果今天被发现之后,仅仅停留在较真的这一所大学取消学籍的处理上,这是无法向社会交待、无法向法治交待的。只有把这线索追查下去,才能告慰那些被做了手脚的无辜考生,才能告慰法治。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