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没公车不愿下乡”需有更深入车改配套

2016年05月31日 07:29   来源:羊城晚报   王聃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但记者在全国一些地方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一些干部反映,车补被当成了一种新福利。经常下乡、花费较多的干部反而觉得比较吃亏。“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5月29日新华网)

  如果说,“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是对下乡制度本意的一种扭曲,那么没公车就不愿下乡,无疑就是一种懒政。

  “没有公车坐就不愿下乡”之怪状,虽令人反感,但从本质而言,它仍是车改过渡期的表现,是车改向纵深处发展需要经历的过程。正如新闻所显示,一些官员“不愿下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缺少租车平台等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人多车少,可用车辆不足”,在车改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节未取得突破之前,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场景。并且,越往基层,情况会越突出。

  恰缘于此,对“没有公车坐就不愿下乡”,既要谴责部分官员的不作为,更要努力加快车改的进程。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激发现有公车和车补的效用。调配使用公车的过程中,不能以“服务领导”为条件,让有限的车辆仍然闲置不用,而应该以“距离远、任务重”为原则,采取拼车下乡、集体服务的方式,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要加强车补的使用情况考核,对那些领取车补却拒绝下乡的官员,应该停止相应的车补发放。

  另一方面,则是应当加速公车使用的市场化服务过程。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车辆参与到车改过程中,以此弥补公车数量不足的状况。当下的网约车发展得如火如荼,倘若地方政府能够积极利用此种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网约车参与到车改过程中来,那么下乡公车数量不足的状况,当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地方政府要积极关注此种不愿下乡的行为,并出台管理举措。只有深化车改,才能消除此种懒政。车改之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减少相应财政开支,却不影响行政效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