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基层锤炼“情商”

2016年05月20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   谢旦杏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转眼间,我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来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工作已经两年时间。回想初到基层的不适应,感慨良多。从北京到田阳,落差着实不小。一来没有朋友,二来没有食堂,三来喜欢看电影的自己却找不到一家电影院。

  这是我到基层的最初感受。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清贫不仅可以说是思想的导师,并且是风格的导师,它教会了精神和肉体都懂得了淡泊。”既然客观条件无法改变,那么就努力调整自己。慢慢地,我适应了这种落差,开始融入当地的生活。没有朋友就交新朋友,没有食堂就自己动手,看不了电影就读书学习。生活的改变容易,而基层工作却着实给我上了一课。

  2014年,初到那满镇报到的我被派去参与镇里大桥建设的征地工作。我和几位同事一道,自带干粮,借着晚饭的机会和村民们交流沟通征地。靠着对经济学原理有几分熟悉,我张口就说:“各位老乡,你们都知道机会成本吧?我们越早完成征地工作,机会成本就越小。”完话之后,全屋的人面面相觑,气氛瞬间尴尬起来。我突然意识到,“机会成本”这个词太学究了。要想让和老乡沟通,就得说大白话。我改口说道:“早征地、早得益!”村民们这才慢慢地点了点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就给当地的大学生村官代表们讲过,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我理解,虽然“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不会自动生成为力量,智商也不会自动转化为情商。年轻干部不仅需要理解政策的能力,更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智慧。

  在乡镇学习锻炼了一年以后,县里安排我回到县政府机关,负责编撰我县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长期以来,田阳县的经济水平相对滞后,扶贫攻坚任务重。为了能够让规划有效支撑和保障精准扶贫,撰写小组经过详尽调研、数十次召开调研会交流会、经常加班到凌晨,最终形成了100余页、6万余字的规划成果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八个专项发展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积极肯干,埋头苦干,办实事、求实效,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让自己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情商?

  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题词中写道: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用这四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在基层实践中提升情商,在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在主动融入中收获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两年工作的最大收获,也是我在基层工作的最大底气。

  (作者为中共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