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日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指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吏治惯例,还是欧美国家的现成经验,官邸制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流水的干部铁打的房”,是防止领导干部“以权谋房”的根本途径,也是管好干部的内在要求。在《决定》中,“探索实行官邸制”被归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议题之下,其重要性和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
以前有分析认为,一些在过去的房产制度中直接获利的各级领导,可能会或明或暗地阻扰官邸制改革,或故意对相关改革动议进行“冷处理”。这些很现实的担忧,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的调查和蓝皮书中,也得到了印证。
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改革遭遇“中梗阻”并不意外,但改革的车轮不能因此缓行。只要改革方向于国于民有利且经过了科学论证,就应该稳扎稳打地推进。在“啃硬骨头”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尤为关键——有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就能推进,反之,一些既得利益者就会将沉默当成是“默许”。
任何涉及利益博弈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官邸制改革的议题上,我们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有成熟的理论基础,还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实在没有理由延缓中央的改革部署。只要顶层设计得当,官邸制的具体改革路径、改革需要哪些过渡和铺垫、如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从公众目前能掌握的信息来看,官邸制改革似乎还只是学者和民众“一头热”。对于这项已写进《决定》的改革部署,期盼有关方面能从改革全局和时代大势考虑,克服改革阻力,创造让改革“落地”的条件,尽早推动官邸制改革破冰。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