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法院误判坐冤狱,时间自由钱能抵?

2016年05月17日 09:33   来源:中国江苏网   李军润

  23年前,因涉嫌故意杀人于纵火,陈满被逮捕入狱,从死缓到申诉一路坎坷;23年后,再审改判,陈满无罪释放。今天,海南高院和陈满达成赔偿协议,向陈满支付国家赔偿金2753777.64万元,包括人身自由赔偿金185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90万元。(5月13日中青在线)

  纵观中国现代史,冤案事件数不胜数。佘祥林被怨11年;聂树斌被怨10年已被执行死刑;滕兴善被怨16年已被执行死刑;王树红被怨10个月,不同的是,从看守所被送回时他已是遍体鳞伤、被鉴定为7级伤残等等。首先大家应该知道法院是什么?法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而以上各类事件说明我国部分法院的执法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够做到真正的维护公平正义。如想冤案事件不在发生,各地执法部门应该更加严肃认真的处理案件,不要为了尽快结案而误罚误判,既毁了被冤者的人生,也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有首歌唱得好“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可是对于坐了18年冤狱的刘吉强怎么可能值得回味呢?在采访中刘吉强这样说道:“这18年失去最珍贵的是青春,这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最遗憾的是,我出来了,父亲却没了。”

  没错,青春代表了我们的时间和自由。有句俗语妇孺皆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时间来赚金钱,可是金钱能够买来时间么?那是不可能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但是空间不一样,一旦被人占用那你就不再可能拥有。而对于被冤者来说,两者有什么区别么?被冤者被执法机构误判,将不再享有时间的“公平权”,自己的时间被生生“活吞”不在任由自己支配。自由又是什么?自由是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自由意志而行,并未自身的行为负责。罗曼·罗兰曾说过“自由向来都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可是坐在监狱中的被冤者来说有何自由可言呢?执法机构的误判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也剥夺了他们最昂贵的财富。每天面对着高高的围墙,狭小漆黑的屋子,被冤者被迫变为了法律的“奴隶”,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事实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执法机构应该从各类冤案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到认真、仔细、负责做出最公正最公平的判罚。这样不仅使我们国家更加的公平公正,也保护了那些被冤枉者,能够获得清白自由之身以及家庭的完整幸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