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周末,让许多热爱中国电影和文艺影片的网友“欢欣鼓舞”。著名制片人方励此前的惊天一跪总算让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的排片在这个周末猛增,票房也突破了2000万。然而,欢欣之余,大家是否有想过,这“跪出来”的高票房真值得高兴吗?真的会改变中国文艺影片面临的种种困局吗?
中国的文艺影片叫好不叫座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虽然这一次在朋友圈里,在微博上,无数人在为《百鸟朝凤》叫好,无数人在为方励的下跪动容,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去影院支持一张电影票呢?恐怕正如某位网友所说,他喜欢看文艺片,甚至可能对一部影片反复观看欣赏,但大多数时候不会选择去影院观看,去影院就是为了看大制作、特效的,所以他会选择商业大片观看。瞧,这恐怕就是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根源所在。虽然很多人口中不说,但他们的内心潜台词是——到电影院看商业大片才值回票价,文艺片在家里电脑上看看就得了。
在商言商,当观众是这样的心理,也就不能完全责怪院线在排片上对文艺影片的“歧视”了。毕竟人家是要赚钱的,人家是要尊重观众口味的,人家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我们不否认情怀的宝贵,也不否认文艺片的高质量,但因此而要求作为商人的院线来为我们的情怀买单,显然是不现实的。
若真的想为文艺影片争得一方生存的土壤,恐怕关键还在于“文艺片专用院线”的建立。感性上,我们希望文艺片“逆袭”,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逼文艺片去“打败”商业大片本身就是逼文弱诗人痛殴职业拳击手,太强人所难了。参考其他国家对文艺影片的呵护和支持,中国不妨也探究一下开设文艺影片专用院线的可能性。不需要什么3D、巨幕,不需要怒大无比的放映厅,文艺片本来就是小众的最爱,就用小众的方式来展现也蛮好。
此外,打击盗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什么大家不去电影院看文艺片?因为文艺片的盗版实在太泛滥了。数不清的“网上资源”可以让他轻轻松松地窝在电脑前完成观影,他又为何要掏钱?就如同当年商业大片也屡屡被盗版时的情况一样,那时候大片的票房不也大受影响?如今对商业大片的产权保护非常有力了,但对文艺影片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一点,或许文艺片本来就不该和商业大片去在票房上“PK”。这就好比你不能指望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跟快餐文学去争夺网络上的点击率一样,又好比没法指望京剧市场跟电影市场一样活跃。对文艺片的保护,不要只盯着票房,相关政策上的倾斜,资金来源上的多元化,都是发展文艺影片创作的必需。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对方励跪出来的高票房盲目乐观,觉得中国文艺影片的发展从此就一帆风顺了。这样的悲情方式可一不可再,而眼下的高票房也不过是水中月和镜中花,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难道还让影人们为每一部文艺片下跪磕头吗?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