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捉《捉妖记》这只票房造假的“妖”

2016年04月21日 17:50   来源:东方网   戴先任

  2015年,《捉妖记》以24亿票房夺冠,有多少是刷出来的?有影院把《捉妖记》放在凌晨播放,票房数据显示,凌晨场不仅场场爆满,上座率还达到108%,什么意思?还有7、8个人在凌晨站着看完近两个小时的电影。(4月20日央视)

  票房造假并不是个新鲜话题,中国票房造假早就已成为公开秘密,上个月,《叶问3》就因造假而被处罚。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决定,对《叶问3》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该片总票房中含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金额为5600万元。该片发行方被暂停新电影发行业务1个月。而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报道《捉妖记》涉嫌造假,但最终也没见相关方面出现进行调查与处理。此次央视站出来揭秘《捉妖记》造假,希望能让相关部门正式介入调查,并对可能存在的票房造假现象进行相应处罚。

  票房造假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正常发展,也是欺骗观众及极大地损害了观众权益,可谓有百弊无一利。在以往面对票房造假现象,少见相关方面进行认真查处,更不用说对此进行打击。如09年的《阿童木》票房注水事件,这部电影也同样惊动了电影局。但也只是时任光线影业总裁出面为票房造假事件公开道歉,电影局对此并没有实质性处罚。只有对《叶问3》才给予了一定处罚,而且“暂停新电影发行业务1个月”这样的处罚,也如同是罚酒三杯,显得不疼不痒,没有对造假者予以足够的惩戒,并让造假者能有所忌惮并收敛。

  对于票房造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零容忍,而不能任由其变成电影行业的潜规则。唯有以诚意对待观众,不弄虚作假,以质量取胜,以内容取胜,才是电影事业发展的王道。

  现在对于票房造假,还没有相关法律依据作支撑,这也是造成票房造假现象难追究的重要原因,这直接纵容了票房造假现象的猖獗。要对电影市场秩序进行长效化、常态化的治理,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惩处制度,也要完善法律法规,让票房造假等行为,不再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而是踩踏了法律红线。换种说法就是,对于像《捉妖记》这样票房造假的“妖怪”,就需要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捕捉”办法,不能继续让票房造假这只“妖怪”,继续在电影市场兴风作浪,影响电影市场健康发展,当公众是好欺骗的傻子。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