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运动员都是相似的,所有奥运冠军都光芒四射、名利双收。不成功的运动员各有各的难处,前体操运动员张尚武曾在北京地铁口翻跟斗做托马斯全旋卖艺,前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有人当足浴工有人练摊卖衣服。最可叹的是亚洲力气最大的才力,几十次破举重亚洲纪录,退役后一无所长,贫病交加中英年早逝。造成如此不堪和不幸的原因各异,源头都是在最应该汲取文化知识、接受生活技能训练的时候,他们错过了。
正因如此, 我国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浙江省体育局推出《浙江省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管理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时,引起各界共鸣,首先点赞的就是运动员的家长,而这个规定一旦正式实施,有些孩子因为赛前的文化测试不合格,将直接失去随后的比赛资格。从少体校进入省专业运动队的时候,相应的文化测试也将是至关重要的门槛。
浙江省体育局的这个法规,针对的主要是参加省运会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处在中小学年龄段,在业余的少体校接受体育专项训练,寻机进入专业运动队或职业选手行列。这个年龄段的成长轨迹是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大学,最后走向社会。因为体育上显露的天赋,他们像同龄人一样在文化学习的同时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运动训练。在旧有的训练体制下,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没能找到平衡,很多人虽然小学、初中、高中文凭按部就班拿到手,但含金量存疑。地铁口卖艺的张尚武,曾经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名义上的文化程度是大学。对奥运冠军级别运动员而言,本科或硕士文凭只是锦上添花,而对那些无缘迈入专业或职业选手行列的孩子来说,大打折扣、过于注水的基础教育,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毕竟体育只是他们人生旅程的匆匆一站,占整个人生的比例可能不到四分之一,而对于那些群众基础差、市场潜力小的冷门项目,如果文化知识底子薄、生活技能缺乏,即使是亚洲冠军、全国冠军,退役后的就业问题也是各省市体育局的老大难问题。
浙江省体育局这个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在源头上未雨绸缪,家长们反响强烈顺理成章。不少家长直言,重竞技的同时抓文化课,更有利于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个态度道出了全社会的心声,也正是主管部门的初衷。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今天,90后、00后不像一穷二白苦大仇深年代的前辈,练体育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饭碗或一个户口。如今城市中产或者富裕农村家庭对自己孩子的体育前途看得更坦然。他们当然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刘翔、李娜、易建联,但也清楚概率堪比大海捞针。从少体校进入专业队的比例就比高考录取率低得多,每届省运会结束,就是一大拨孩子结束体育生涯回到课堂,和同龄人重新站上学业起跑线的时候。中外竞技体育的培养机制迥异,但这个路径没有多大区别。美国的NCAA一到三月举国癫狂,但大学篮球精英能进入NBA的只有2%左右,其他人离校之后体育就成了特长或爱好。我们很多家长在专业体育和重点大学之间,如今宁可选择后者,运动员、大学生、职场人士自如切换,成为流行的观念和选择,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浙江省体育局相关人士承认,这个赢得各界好评的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接下来要做的是抓好落实,需要各个环节携手推动、落到实处。运动员先过课堂再进赛场的规矩,国家体操队、乒乓球都有先例,浙江有些地方已实行数年,但以法规的形式推出,浙江是国内第一家,这意味着青少年运动员今后课堂上和竞技场上都得真刀真枪地比拼,文化测试过关才能走进赛场,文武双全是新一代浙江籍运动员的标签,而不管是不是选择体育为职业或专业,退役以后都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体育的初衷也是底限。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