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贫困生认定看话费可取吗?

2016年05月09日 15:07   来源:新华网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有媒体记者日前从江苏大学了解到,该校把手机消费情况作为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第一步,对那些话费较高的学生将会进行再调查。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多方热议。

  正方

  且慢否定以话费定贫困

  高校以话费定贫困生,本是作为精准认定贫困生的先进经验和成绩进行宣传。结果没想到,传递到社会上,变成了简单粗暴的做法,可能会误伤贫困生,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和反对。质疑的逻辑思路很简单:贫困生就不能多打电话?贫困生就不能吃好吃的?贫困生就不能用电脑?贫困生就不能谈恋爱?……

  政府和高校认定贫困生,对贫困生进行帮扶,目的只是保基础,以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费、学费之忧,让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不会保障贫困生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过得好。贫困生享受舒适的生活本不在也不该在保障范围之内。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生活上的不平等,不是高校造成的,高校也没有能力和义务实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生活上的平等。

  从现实生活层面来说,高校以月话费100元作为区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界限,这个标准其实挺高的。一般来说,大学生校园套餐话费标准本就比社会上的低不少,对于很多工薪群体来说,每月话费超过100元、150元的都不是很多。作为在校大学生,如果只是和家人、同学正常沟通的话,月话费确实不会超过100元。在校大学生月话费过高,不外乎谈恋爱煲电话粥,或者用手机上网,玩手机游戏,耗费太多流量资费。从这个角度说,月话费过高的大学生,基本上经济条件不会太差,因为如此耗费话费的行为已经背离了贫困生起码的生活需求。

  事实上贫困生认定是一道难题,高校不可能到每一个申请贫困生的学生家中实地调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减轻高校认定贫困生的负担,精准认定贫困生,一方面,高校特别是辅导员要做更多的细致工作,要长时间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细节,了解他们的开支和花钱习惯,进而准确认定贫困生。另一方面,要以追责倒逼基层政府在开贫困生证明上负起责任,不要滥开贫困生证明,避免造成贫困生证明的乱象。(张立美)

  反方

  “话费识贫”涉嫌“盲人摸象”

  江苏大学推出“话费识贫”,可看作是对“精准识贫”采取的措施。虽然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对贫困生的鉴定完全或主要依靠学生每月话费消费的多少时,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对有些贫困生而言,不管是兼职找工作,还是网上开店赚外快补贴生活等,很多时候都离不开电话消费,而且这样的消费有可能会比较高。此外由于特殊原因,一个相对集中时间段内,一些学生的电话消费也可能较高。如果不综合考虑或给予大学生必要的申辩和说明,单从一些学生三两个月等较短时间段话费消费的多少,就简单得出某些学生不是贫困生或是装穷的假贫困生,无疑有些武断和不公,很可能让一些确实贫困、却具有自强和自立意识的大学生无辜受冤。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真的受冤,这些学生可以申诉。但要知道,贫困也是一种隐私,话费多少的筛查和公示有暴露隐私之嫌。对很多自立能力很强的学生而言,在自尊心被伤害后,很可能不会再为此进行申辩,而是通过自我努力来改变困境,“话费识贫”的错误或将继续下去。

  再说,规避手机卡话费过高的办法很多,比如用他人名字开卡自己使用。而手机卡信息收集的完全、科学与否,本身就是个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收集到所谓话费多少的数据,到底有多少可信性、正确性和科学性也就更是问题。

  “话费识贫”涉嫌“盲人摸象”,很难让“精准识贫”工作做到精准。(余明辉)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