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用手机话费甄别贫困生?

2016年05月09日 13:46   来源:荆楚网   宋潇

  去年12月,江苏大学对贫困生库学生开展资格再认定工作,认定方式是学生本人提供当年10月至11月手机消费情况。日前,该校学生工作处正式公布了对4463名贫困生话费调查的大数据处理结果,21人取消贫困生资格,32人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降级为一般困难。(5月8日《扬子晚报》)

  其实,用话费多少来判定贫困生资格的初衷很好,是为了想要将助学金评定更加大众公平化,提倡贫困生花费不要大手大脚之类的,与其说是学校这次的标准有失公允,还不如说是少部分贫困生“装穷”的现象实在难以管理。

  但是由于助学金学生的名额有限,为了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送到真正优秀的贫困生手里,学校的良苦用心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可是这样的方式却缺乏综合考量。单从公布的数据上来看,江苏大学此举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个体数据并不能够代表群体真相,用话费多少来作为判定贫困生资格的标准,无形之中是在对贫困生进行一种侵权与伤害。

  根据校方规定,对月平均消费100-150元的同学,学校建议采取降级处理;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同学,则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不可否认,将话费标准公诸于众的方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贫困资格认定的公开与透明、公平与公正,但对贫困学子而言,却是一种隐私侵犯与精神伤害。

  而且,学生是否贫困与话费消费水平多少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一方面,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也不同,有愿意用微信、QQ代替电话通信的,也有只选择用手机通话进行联络的,月标准150元实在是过于苛刻,面对不一样的需求,学生不一定每一次都要避免话费超标,偶尔的煲“电话粥”也是人之常情。而如果贫困生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贫困名额,就减少话费的使用,那么这一考核因素就相对不公平,经济贫困并不代表精神贫困。

  另一方面,学校这样做会加重贫困生的心理包袱,本来,高校属于一个小社会,贫富悬殊也有一定的体现,大多数贫困生一般在自身家庭方面都是闭口不提,经济水平和其他人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面子与自尊都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如果学校将话费消费水平划分为贫困认定的标准,那是否说明贫困生在日常交流上也要低别人一等?

  当前,用手机话费消费来进行贫困认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方式欠妥,但却无损校方的良苦用心,但不管怎样,都需要学校认真考察学生情况,启用民主推选程序,真正做到信息共享与民主监督相结合,不仅要提供经济支持,还要做到人性化的评定考核,这样的工作需要细致的处理,毕竟比经济扶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