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工作何以成为空中楼阁

2016年04月28日 07:26   来源:红网   马长军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0%的受访者确认近年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过,美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较薄弱的环节,依然存在功利化、课程形式化、被其他课程挤占等问题。(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学校美育受到重视,但美育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理论上,不能说学校美育就是美术、音乐这些内容,但是,成绩至上分数第一依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其他课程中,谁在乎什么美不美?“美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文”,但语文课堂上,老师围绕着考试讲,学生自然是为考试听,管你什么“美文”都被肢解成了各种试题。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却不是为欣赏语言之美,而是为写作文做准备;“读”课文也是为了“记住”,很少再用心体验朗读之美,课堂学习完全是功利化的。谁感受到了美?

  最能明确代表美育的美术、音乐课在很多中小学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节少,每周一节音乐一节美术是很普遍的,就这还经常被语文数学老师挤占,毕业班干脆就停了这些课,小学也是如此。乡村学校,很多美术音乐教师都是兼职,有的不过挂个名,并不上那些课,有些学校连件像样的乐器都没有。即使有学校美术音乐教师是专职,却又并非专业出身——专业的反而不能对口,因为美术、音乐教学属于“闲差”,没关系你就别想这“美事”。有些学校的音乐美术课本整个一学期都没让学生碰过,甚至崭新的课本就被当作废纸处理了。就算上了美术音乐课,也未必谈得上“美育”,随便画个图应付一节课,吊不起学生兴趣的歌热热闹闹唱一阵子,没有真正的学习欣赏,学生完全是被动的,不能自觉感受美的存在,也无法享受创造美的快乐。

  前些年教育部曾经提出“京剧进校园”,究竟进了几所学校?其他地方的传统戏曲又进了几所学校?这也算美育的一项,但几年了,在很多中小学都没得到落实。

  再者,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本身内容比较多,老师又常常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课外时间都被挤得不够用了,课程表上的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都难以保证落实,课外学生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接受美育。那些参加校外各种美术音乐培训班的学生真的感受到多少美呢?他们大多数恐怕都不是为了“美育”,而是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很多就是为了中考高考走捷径,要么捞个艺术加分,要么就想考艺术院校,一些培训班的招牌上就明明写着“艺术高考培训基地”之类字样。社会上对青少年美育的看法普遍都有点功利。虽然各地艺术培训班遍地开花,但一些地方的社会上文化艺术活动难得一见,比如很多县城之类小城镇,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贫乏,学校文艺活动也只是应景演出,学生并不热情。美育,对很多中小学生而言,仍然很遥远,甚至就是空中楼阁。

  认识不足,投入不足,都将严重制约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政策框架之下,还有太多的细节工作都有必要提上日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