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剩女”标签说“不”

2016年04月28日 07:13   来源:红网   高艺函

  女孩众筹反逼婚,希望用1平米广告影响社会。春节前夕,在北京东直门地铁站出现一个反逼婚广告,作为广告海报的设计者,米果希望能用这一平方米的面积去影响中国。看到米果设计的反逼婚广告,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戳着桌子,指责她大逆不道:“你做这种事情,小心被雷劈,过年时别让亲戚知道,会被骂死的!”(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社会和媒体总是乐意给个人、群体“贴标签”。以二十六七岁为界,一旦女性过了这个年岁还没有伴侣,便会被周围人简单粗暴地划为剩女。他们不由分说地给你冠上了这个称号,好像你此前20多年中所有的努力与拼搏、优秀与成绩都会被一笔勾销,曾是父母的骄傲、心头肉的女儿一夜之间变成了“嫁不出去的女儿”,他们开始替你焦虑,积极联系三姑六婆替你张罗相亲对象,却没人会认真听你说“我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

  舆论好像就是对“剩女”有特殊的偏好,媒体大肆报道各种千奇百怪的“剩女相亲活动”吸引读者眼球,也因此,原本私人的婚姻问题被无限放大,逐渐演变为了社会的公共议题,似乎只有“嫁出去”才算对得起社会。可婚姻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与这些看客又有多大干系呢?众口铄金的舆论压力,亦无限贬低了新时代独立自主的适龄女性,将她们异化成了“婚事艰难”“自视甚高”的“剩女”。

  “剩女”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事业心,经济独立。在这个前提下,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结构以及女性应当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便无从成立了。可这传统却深深禁锢着老一辈人,于是他们认为自家女儿已成剩女,于是开始逼婚。可对待传统,我们从来都应该去其糟粕,不然现在怎不提古时女性及笈便要出嫁呢?

  “剩女”之剩,或因一时找不到理想对象,或甘愿过单身生活。对于她们来说,更看重婚姻的时机而不是婚姻的时间,有心仪之人,你我一拍即合,在两性关系中获得了由衷的欢乐,结婚便是早晚之事。又哪有“年龄大了”“父母希望我尽快结婚”便随便拉郎配的道理?在盲目婚姻中遇到真爱是电影,不是生活。

  报道中的米果设计反逼婚广告,拒绝父母逼婚,活得随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啻为都市万千潇洒现代女性的一个缩影,如果她们只是因为适龄或大龄而未婚便要被贴上“剩女”这个明显带有贬低色彩的标签,那么对不起,这个“锅”她们不背。

  在任何情况下,婚姻对女人来说永远不应该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成婚年龄也不是衡量婚姻美满与否的标准,情投意合才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