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是人力资本加企业家精神

2016年04月27日 07:42   来源:文汇报   陈宪

  核心观点

  供给侧动力,就是由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的核心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组成的。在这里,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是“因”,核心技术是“果”,所以,我们要从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和创业创新的层面,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须正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短板

  中国是一个大国,尽管还处在发展中阶段,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拥有,是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同时,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开放,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就是开放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这就是说,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中,不排除引进技术,就像在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硅溪,新创公司的原创技术往往是被其他国家的公司买走的。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同样也要“走出去”,在“跟高手过招”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最大化利益,并不断获得研发的动力,进而才能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核心技术的源泉来自哪里?“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一个国家基础研究的水平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是由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的。当然,这里必须假定具备良好的培育人力资本、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观察,我们在健康、教育和培训这些主要途径方面,都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薄弱环节。例如,几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和教育若不得到高度重视,现状不得到有效改变,就将影响到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又如,现行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它通过影响中国人力资本结构,进而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两张皮”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从应用研究到核心技术,最终将核心技术产业化,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和途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网信领域的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树立雄心壮志,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指出了这些环节中的重要主体———企业家和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另一方面,他所说的重大突破,既指技术本身,更是在讲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总书记说:“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在网信领域,技术产业化不同于以往制造领域的显著特征,就是速度快、周期短,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成为该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的“命门”。

  长期以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形成具体的技术,乃至产业化,其路径是: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可能的实际应用领域,也就是将公共性的知识转化为知识产权或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其间,创业者、企业家和风险投资的介入较少。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的研究目的往往不在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为了完成课题、撰写论文,进而评聘职称或申报奖项。所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最终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技术或其他技术,进而产业化的少之又少。这就是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结果。这里面缺了什么? 缺了风险资本的投资家 (也是一种类型的企业家),缺了产业化的组织者,即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产”要建立激励和风险机制

  可见,过往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路径主要做了产学研中“学”和“研”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产”,即产业化。无数事实证明,产业化的组织者是且只能是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 (准确地说,就是发现和发明) 是企业家创新的组成部分,更准确地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成果,是企业家主导的产业化的投入要素。产业化过程要解决的两个关键的机制性问题———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的问题,恰恰是企业家的职能和优势。也就是说,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创新的产业化过程,有具体的责任主体在对这个过程承担责任。这些投资完全可能“打水漂”,这不要紧,只要有一个不高的成功概率,就满足了风险投资的盈利模式;创业创新的本质就是“试错”,为“对”概率并不高的“试错”。但只要有更多的人愿意出来“试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谓也;同时,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创业创新机会不断增加,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就会不断壮大,企业家精神就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时尚和主流。至此,核心技术不断涌流出来,就有了最为可靠的保证。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的主线。这场改革旨在激发、形成和保持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力。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制度架构和政府规制架构进行改革,特别是对政府职能进行改革,进而消除中国目前还存在的阻碍中长期增长动力形成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所谓中长期增长动力,或者说供给侧动力,就是由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的核心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组成的。在这里,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是“因”,核心技术是“果”,所以,我们要从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和创业创新的层面,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