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创新,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

2014年06月24日 07:03   来源:光明日报   慎海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中国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堪称是给全党全国上了一堂深刻、系统的自主创新“公开课”。习总书记纵论古今中外历史,前瞻人类发展大势,深刻阐述了科技实力如何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系统指明了我国如何紧紧抓住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力争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着力点和路线图。

  习总书记就推进科技创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论断、新任务、新要求,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必将激发全党全国更加坚定有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科技工作的明确指示,是立足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所作出的前瞻和预警,也一语道破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作为世界第二经济总量的大国,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如今“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制造业大国”桂冠令世界惊羡。然而,大和快的另一面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局,几乎渗透在中国制造的各个领域。记者曾经到世界最大的某圆珠笔生产基地采访,这里每年生产加工圆珠笔62亿支,然而,每支圆珠笔只有两三分钱的微利。一了解才知道,圆珠笔笔尖那一颗小小的珠芯居然要进口。“空芯”的结果,加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利润也就只有几分钱了。历史地看,这种“以量取胜”,赚廉价“加工费”的制造业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也为我国的高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人口红利”、资源消耗都亮起红灯,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以质的提升取代量的扩张越来越迫在眉睫。不仅如此,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往往将附加值最小的装配、粗加工等低端技术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将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跨国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把大部分的利润拿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在装配和资源消耗中实现的可怜的一点增值利润。靠这点增值利润,经济规模再大,也难以摆脱“打工”的尴尬。

  推进科技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向改革要动力。习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比如长期以来,作为创新密集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总是和市场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墙。要破除这堵“墙”,必须坚持开放创新,让市场需求与研究人员对接,让社会资源集聚到科研机构的研发中去。当然,科学和技术既密切关联又有“体用”之别。技术成果是“用”,技术发明可以立竿见影、效益立现;而科学研究是“体”,需要“板凳干坐十年冷”的坚韧。对待科技工作者,要因任务而异、因领域而异,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不尊重科学规律。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伟大的攀登、一场激烈的竞技。核心技术就是我们攀登的阶梯、竞技的本领。让我们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将我国的“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创新、再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无尽的创新动力。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专电 此文原载于2014年第25期《瞭望》新闻周刊,本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