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寻子” 未必有利于增加对被拐儿童的关注(图)

2016年04月26日 07:39   来源:西安晚报   

  

  从23日晚间开始,一则“寻子启事”在微博和微信中广泛传播,从网友拍摄的图片看地点位于大连马栏广场闹市区,图片中一衣着朴素的女子手拿寻子信息材料,其满脸悲伤的表情打动了很多人。随后年轻女子被指并非被拐儿童家长,而是表演系的高校女生在“体验生活。(4月25日《半岛晨报》)

  表演系女生为“体验生活”,利用真实的“寻子图片”当道具完成专业范围的“作业”,固然“事后”得到了被拐儿童家长的允许,而且“客观上”或许让被拐儿童及现象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然而,这种“客观有益”仍然不是一床什么都可以遮蔽过去的“锦被”。

  “广场寻子”错在把虚拟的表演情景,以及基于虚假的情感,试图安放于甚至取代真实的生活情景。一方面,女生“悲伤的哭泣”确实“打动”了人们,暂时激起了群众的同情心和社会关注情怀;一方面,假的终究是假的,这种“以假乱真”终究会被人们识破。这样一来,当初的“打动”有多深,自然后面如同“误吃了苍蝇”的“逆反”就有多重。因此,即使效果上对关注被拐儿童的“客观有益”也未必能实现,所谓“客观推动及有益”,更多只是一种生活之外、形式之上的自我安慰或想象。

  毕竟,真正符合生活的逻辑,只能是基于真实,继而由真实情感的被唤起,引起真正的社会关怀,这之后才可能产生社会关注的作用或力度深度。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