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表演学是社会建设的新载体

2014年06月12日 10:23   来源:东方网   张生泉

  据东方网6月11日消息:聚焦“先锋·传统·社群”的主题,今年7月4日至8日,第20届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将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这是此项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届时将有50多场座谈与10多场表演艺术演出活动同步举行。

  “人类表演学”(英语称:“Performance Studies”),1979年起源于美国纽约大学(NYU),是西方人文社科领域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由著名戏剧家、纽约大学教授理查?谢克纳和人类学家维克特?特纳等共同创立。这一学科的创新点在于,它将所有向他人展现的人类行动都视作表演来研究——除了舞台、影视等艺术表演之外的人类一切行为,他们都主张可以从表演学范畴加以定义、加以研究、加以推进。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写的《日常自我及其呈现》(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看做是这一学科的经典之作。人类表演学创立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建立了这个专业,除了纽约大学和芝加哥的西北大学有独立的“人类表演学系”外,美国多所顶尖大学,如布朗、斯坦福、伯克莱加州大学等都将“戏剧系”改为“戏剧与人类表演学系”。英国、澳大利亚、荷兰也有不少大学设立了相关院系。众多学者、艺术家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艺术门类进入到人类表演学领域,研究方向涉及艺术、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科技、种族、性别等多个方面,不仅有理论研究、文化评论,更有大量跨界实践。

  “人类表演学是社会建设的新载体”——这个新,首先新在它在理念上告诉我们,人类的行为虽然有其偶然性和不规则性,但从实质上看,是有必然性和规则性的。反映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上,比如,人都要想把自己“演”得更好,不是装腔作势、不是道貌岸然,而是真心实意、而是入情入理。也就是说,人都有一个从现实自我出发向理想自我逼近的愿景。认识到这一点,从政府到各级社会组织都要制定符合人的这一本性的计划和方案。尊重人、关心人,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尊重人的想把自己表现得更好的愿望,关心人的热情介入社会生活的态度。由此出发,我们看见人类表演学发展得较快的社会,他们对普通人群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特殊人群的关心等,都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这就大大减少了社会负能量的聚结和爆发的可能。

  “人类表演学是社会建设的新载体”——这个新,其次新在它在实践中创造了新的艺术样式和新的介入社会问题的方式。比如,对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美国纽约的工人早在几十年前,就用戏剧演出的形式与资本家谈判,要求增加工资;比如,对待一些社会突发问题,巴西的戏剧家博奥就用论坛剧(一种讨论问题的戏剧形式),发动广大民众以角色扮演的身份上台各抒己见;比如,对待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台湾的老妈妈话剧团,就用心理剧的形式走进灾区、走进灾民,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这些样式,虽然在我们这里偶尔也有出现(一些地区发明城管队员用演戏的形式动员商贩撤摊的事例),但还不成气候、不成系统、不能从学科和学理上予以解释。通过这次人类表演学大会,相信中国的仁人志士会在这方面加大推进的力度。

  “人类表演学是社会建设的新载体”——这个新,最后新在它在教育上改进和改善我们的教育体系,完善和完备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从哪里改、怎么改?这是个问题。现在,通过人类表演学中国学派(上海戏剧学院团队)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一些适合我国特点的改革路径,这就是用加强艺术教育和提高师生互动能力为抓手的路径。所谓加强艺术教育,这个艺术教育不仅是简单的唱歌跳舞,不是一般的画画作诗,而是一种以体验入手、以感受动情、以自我超越为目标的沉浸式教育,它诉诸感官、直逼理性,它讴歌生命、提升情怀,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就像钱学森不仅懂工程、更懂艺术一样。所谓加强师生互动,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把目光聚焦在行业的角色规范和表演训练上,以课堂教学为例,老师的说和学生的答,都是积极的、良性的、出于一种自我强烈冲动的目的,这种说和答就有“演”的成分、“演”的水平,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就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一种默契——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缺乏的。我们一直说,现在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这个情商不是靠传统教育灌输的、而是靠新型类似于人类表演学这样的体验式教育启发和启迪出来的。

  上海的教育改革将作为全国的试点,相信这次国际大会的举行,也会为上海教育改革提供新鲜的经验和思路。我们相信,经过大家努力,中国的人类表演学研究和实践不仅为国际人类表演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更为自己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