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书香社会时

2016年04月22日 07:37   来源:中国网   薛宝生

  4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第十七版,用整整一个版面,并以《来吧,过一种有诗意的阅读生活》为通栏标题,刊发了来自文学、教育、企业、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亲自撰写的有关阅读故事的短文,可谓是精英们精彩阅读笔谈大荟萃,给人以开启、引导、激励之力,其印象深刻。

  4月23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每年此时,《人民日报》都会认真探讨阅读的意义,之于个人、之于社会、之于民族。而今年,该报则约请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影《漂亮妈妈》原型万选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排前国手、科幻小说作家赵蕊蕊,青年导演韩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别有一番新意和深意。

  品读他们的阅读故事,体会他们的阅读感受,铭刻他们的阅读理念和成就,每一个人都会大有收获。让读书成为习惯,这是邱勇分享的宝贵经验。“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养。”这就是邱勇的阅读观,读书成为习惯,不仅是一种毅力,更是一种学习境界。当下,我们缺少的不是书籍,而是习惯。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只能是让阅读碎片化,即使偶尔读了几本,那也只是蜻蜓点水,难以获得真知。因此,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们不能缺课,需要抓紧补上。

  犹太人已将阅读神圣化。他们不会把书柜放在床的尾部,不能让脚对着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亵渎,书柜只能放在床头的位置。小孩刚懂事时,父母就将《圣经》涂蜂蜜让小孩去舔,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从出生起培养对书的亲近感。这些细节都告诉我们阅读与一个民族的伟大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国民阅读抓起。这就是曹文轩给我们讲述的另一类童话故事,向聪明的犹太人学习,“看书去!”这一声呐喊,会让所有的人进一步懂得阅读的必要和重要,我们还不爱读书吗?

  阅读是要分阶段的,不同年龄段适合不同的书目。教育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阅读也要循序渐进。可以将粗读和精读结合起来。有些书粗读就可以,有些很好的书要精读、复读、再读。对儿童来说,“丑小鸭”这样的书就要精读,推敲个中细节。为什么要这么写?安徒生怎么会写出这么美的乡村?要鼓励孩子认真琢磨。我们常常讲“书香门第”,意味着一个家庭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国家也是书香国家,那将让我们的孩子受益无穷。建设书香国家,万选蓉给了我们可选用的最佳方案,她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谓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董明珠看来,读书可以获得前行的力量,阅读就像与智者对话,可以从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汲取经验,解除疑惑,还可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阅读帮助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让自己的一生都受益匪浅。董明珠针对各类新媒体和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很多人开始用浏览网上的信息替代阅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她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因为网络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而且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如果过度依赖网络信息,而不再阅读经典,远离“大部头”,就难免会人云亦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会失去创新与突破的能力。此言发人深省,值得国人思考和改进。

  回味来自文学、教育、企业、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的阅读故事,我们深受启发和触动。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需要唤醒读书意识,需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更需要在浩瀚的书海里,在优秀的电子书海里畅游。既要注重坚持认真阅读纸质图书、报纸、杂志,又要注重有选择地、高质量地阅读电子图书、报纸、杂志。这两个“注重”,不能对立,不能分割,更不能顾此失彼。两者兼顾,有机结合,才能规避董明珠所指出的弊端,进而达到开卷有益、上网提高的学习目的。

  世界读书日,书香社会时。我们纪念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倾心聆听邱勇、朱永新、曹文轩、万选蓉、董明珠、赵蕊蕊和韩延的读书故事,感受他们对阅读的深刻体验,为的是振奋“精气神”,一同向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目标进军。搞创新、谋发展、图振兴,无疑始于读书。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