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我们该谈点什么

2015年04月23日 08:41   来源:中国网   刘义杰

  “世界图书日”在即,亚马逊中国公布“全民阅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36%受访者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上海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高于全国水平。报告显示,“睡前”、“节假日”以及“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阅读时间。(4月22日《解放日报》)

  一样的节日,相似的调查,公众一样的对读书并不感冒。调查结果仍然显示,忙和电子碎片化阅读,仍是人们不愿意阅读的重要原因。现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忙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数,时间仍旧是海绵里的水。难道碎片化阅读却成了不读书的最大障碍?非也。

  ?但丹麦的一项调查却发现,尽管当地少年儿童也看电视,使用数码产品,但并没有以牺牲阅读为代价,相反,与十几年前相比,在课堂外读书的儿童比例还有所提高。位于丹麦第二大城市的奥胡斯大学在近2000名9岁至12岁的儿童中开展了一项读书调查,发现与2000年相比,课后坚持阅读的学生比例从56%上升至61%。调查发起人斯泰恩·汉森认为,丹麦儿童阅读量增加,与学校重视学生阅读并为此采取的各种努力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人们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和社会对图书的宣传有关。以世界读书日为例,就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世界读书日似乎成了应季的小范围活动,百度或者在微博搜索不难发现,各地的图书馆都会做一些活动,作为世界图书日的必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所有的活动都是那么小范围,仍旧停留在图书馆等小圈子,这就导致了得知这些活动和参与这些活动的都是小圈子里的人,其本来就与大众隔绝,这样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意义何在?

  其次,世界读书日宣传性功利性太大。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很多,尤其是到学校等学生群体的,但问题是,我们看一下基本都是推荐的所谓古典或者经典读物,更是打着宣扬国学经典,重塑传统文化等等的主张,问题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真喜欢吗?年年岁岁花相似,连成人都很少看的是书,学生们就能喜欢?世界读书日本来是激发学生阅读情怀的,在此岂不成了扼杀,找一些时代近的,学生喜欢的图书介绍与推广,岂不更好呢?

  最后,拯救我国的“阅读危机”,更应该功夫在诗外,平时各地的书香活动,以及书展活动都很多,但参与多了就会发现,其公众的参与度并不高,这些活动基本成为应景或者出版界自身的活动了。很大原因就在于各地仍然并不是真正重视全民的阅读,不然为何宣传力度不够,设置的场地多事远郊,甚至很多收取门票呢?为何其不能走进城中的广场或者商场,接点地气呢?

  2014年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这一数字虽比上年增长0.38本,但与日韩等国相比,差距依然不小。当“世界读书日”谈一些什么,做一些什么都不清楚,都激发不起一个“网络话题”之时,我国的人均阅读量能不低吗?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