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禁童星参加真人秀应先征求民意

2016年04月18日 11:02   来源:光明网   龙敏飞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4月17日 新华社)

  自从《爸爸去哪儿》在国内火了之后,一大批“童星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也捧红了不少童星。天天、KIMI、森碟、王诗龄等小童星,不仅为人熟知,更成为娱乐节目的“宠儿”,甚至呈现出“霸屏”的现象。更有自称业内人士的人员透露,这些童星的身价,已经超过二三流明星,甚至直逼一线明星,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当一种现象火了之后,其利弊的探讨,便很有现实价值,因为其对社会的引导、对社会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当“童星”火遍国内之后,便有不少负面评价,有人称,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适得其反;也有人表示,过早地接触社会,会让童星过分早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有人表示,这样的“造星运动”,会加剧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期待,甚至揠苗助长……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相关方面对“童星”进行了规范管理。去年9月,新《广告法》规定,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担任广告代言人;如今,广电总局则下发通知,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从这一系列的举动来看,相关部门为“童星”的“健康成长”,可谓操碎了心。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童星真人秀节目真的是洪水猛兽吗?答案不言而喻。对于《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来说,其之所以火热,就在于其对如今生活中“父亲角色失位”进行了重新审视,这既切中了社会热点,又符合传统文化需要。而这,才是这档节目以及类似节目火热的真正原因。

  或许,也是源于此,广电总局表彰2013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时,《爸爸去哪儿》才被赞导向正确、质量上乘,注重社会效益,追求改进创新,传播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遗憾的是,仅仅是三年之后,同样的节目,相同的导向,就从“创新创优栏目”变成了“喊打节目”。这样的自相矛盾,也证明了一点:凡事皆有两面性。

  对于两面性的节目,最好的方式,不是用领导意识来决定,而是用民意来决定。这就是说,“禁不禁童星参加真人秀”应征求民意,毕竟,有人认为对于这样的节目应该“一禁了之”,但也肯定会有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堵不如疏”,做好引导才是上上策。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民意”来决定呢?毕竟,所有的娱乐节目,都是做给观众看的,那么观众就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