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社评:台湾围绕电信诈骗嫌犯上演“狗血剧”

2016年04月18日 10:44   来源:环球时报   

  马来西亚上周五遣返一批电信诈骗嫌犯,其中有20名台湾人,经台方百般“努力”,他们于当天深夜被送抵台湾桃园机场。令外界目瞪口呆的是,这批嫌犯几个小时后就在机场全部当场释放了。

  上周肯尼亚将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一批电信诈骗嫌犯遣返中国大陆,岛内哗然,绿营媒体和头面人物、包括蔡英文猛批大陆“掳人”,台“外交部”等跟着一起“捍卫台湾尊严”。现在好了,台方上演了对诈骗嫌犯比全球任何地方都更“宽宏大量”的一幕。

  台“法务部”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没有可以追究这些嫌犯的事证,因为这些嫌犯的肇事地是马来西亚,受害人是大陆居民,台方什么都不掌握,只好“先放了他们再说”。

  上周台舆论攻击大陆“掳人”时,台“法务部”曾表示,肯尼亚将台嫌犯遣返大陆“在国际法上讲得通”,并认为“只有大陆能管得了他们”。但“法务部”的说法台舆论根本不买账。这一次台湾当局把嫌犯一放了之,上周大骂对岸“蛮横”的那帮人当然不会承担是他们给当局施加了压力的责任。

  无论骂大陆和放嫌犯这些荒唐事态是怎么捏合成的,但对外部来说,这就是台湾政治被偏激舆论和民粹绑架后蛮不讲理的丑态。蔡英文一口一个台湾“是民主社会”,台湾民众的意志如何如何,这些就是民进党利用民粹主义并与之放肆互动的结果。

  20名嫌犯星期六凌晨被当场释放后,连台湾舆论都觉得丢脸了。而那些获释者却说“回家真好”,“台湾有人权”等,进一步羞辱了台湾法治。

  从大陆这边可以看得很清楚,民进党在怎样操弄舆论,煽动台湾社会“反中”。一些人被“逢中必反”情绪灌得酩酊大醉,台湾政治出现了基础性扭曲,只讲立场,不论是非。

  可以说,西式民主政治的“小样儿”被台湾以及香港展示得淋漓尽致,它总能为激进主义甚至极端主义提供温床,这样的印象决非夸张的。

  一起本应就事论事的司法事宜,硬生生地被搞成两岸之间的政治事件,而且竟走样成嫌犯们欢天喜地被释放,大赞台湾“有人权”。大陆究竟该气愤呢,还是应不屑与台湾置气?

  最重要的恐怕是,今后碰到这种事,大陆需更加坚守原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坚决顶住岛内畸形政治所导致的“无赖要求”,后者要闹就让它闹去。

  台方释放嫌犯的拙劣表现也应是对世界舆论的教育。马来西亚方面把对大陆民众搞诈骗的台籍嫌犯遣送台湾被证明是错误的,吉隆坡应汲取教训,避免今后再被台方耍了。

  台湾本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但非要证明自己是个“国家”,这一根深蒂固的自卑和由此而来的偏执渗透进台湾政治的诸多方面,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自以为是、实则“狗血剧”般的表现。比如一些激进分子在护照上贴“台湾国”的贴纸,搞得世界上遇到他们的各国边检人员啼笑皆非。那些人在丢台湾社会的脸,而决非在维护它的自尊。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