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真人秀,你得有个度

2016年04月06日 09:52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几个男孩打扮成韩星的模样招摇过市,结果引来一大群粉丝哭着喊着要跟明星们合影。

  这个10万加的故事用来证明一群头脑简单的追星族、脑残粉似乎再合适不过了。这肯定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该不该追星,但也就仅此而已。人家为几个假货蜂拥而来,一个原因是想看到明星,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一些人是以为真的来了什么明星,一些人则以为出了什么事。跟风的心态有,追星也是事实,但脑残则未必。一群打扮怪异的人出现在街头,被围观几乎是必然。

  昨天还有一段视频点击率颇高:网友在街头实验绑架小孩,测试路人反应。每次先由男童自己逛街,随后有人戴着口罩出现,用毛巾掩住男童的口鼻,接着抱走男童。结果,路人不是眼睁睁目送两人,就是假装看不到,始终没有人挺身而出。在片尾中,作者煞有介事地教训起大家:每个小孩都有可能成为下个受害者,呼吁大家遇到同样事件时,要采取正确行动。

  如他们所愿,路人甲们都表现出了“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面。可中国人有那么冷漠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这样的结论肯定无法通过仅仅9次测试来实现,用9个样本就想打翻一船人,本身也不具有多少说服力。何况在彼时彼刻,面对一个突然发生的事情,作为陌生人一时反应不过来是很正常的事。更重要的是,骗子们若真想拐卖孩子,大概不会傻到众目睽睽之下又是用毛巾捂嘴巴又是生拉硬扯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无动于衷的背后可能是冷漠,但更可能的是对事情本身的质疑,而不是对救不救人的犹豫。

  类似的真人秀都有一个共同点,通过一种表演来达到测试公众的目的。两个真人秀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破绽,虚构的情节。因为是虚构的,就容易失真。自己以为是这样的,其实是那样的,同一种行为可能背后有很多原因,但在他们眼里只有一种解释。一看符合自己的预期,也不问原因,急急忙忙就向社会推销。

  他们犯的另一个错误则是,持有色眼镜看待社会问题、喜欢犯搞有罪推定的老毛病:以偏概全,只及一点不问其余。问题是,社会如此复杂,你怎么可能通过一个简单测试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当你看到一小群人歇斯底里式的盲从追星时,更要看到更多的人正冷眼旁观;当你煞费苦心地在街头上演一幕苦肉计的时候,说不定人家已经把报警电话打爆了。

  再逼真的真人秀终究还是“秀”,它模拟不了现实,也无法替代现实作回答。相反,这样的真人秀很容易误导社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个案捆绑,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将普通民众往歧路上引。更恶劣的是,类似的测试会破坏社会互信机制——那样的话,人们又该怎么来区分真与假,欺骗与信任?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