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衡
之公民问政
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此前,广珠城际、广佛城际(即广佛地铁)等2条线路已建成通车,到今年年底,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将共有4条线路通车,通车里程将达到350公里。
当下,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交通建设,正在经历从高速公路向城际铁路的转变。在私人汽车还没有兴起前,高速公路满足的是物流的需要。比如以广深高速为代表的高速路,基本上是世界工厂“珠三角”的生命线。十余年过去了,私家车进入千家万户后,珠三角的高速路基本上变成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大街,由此导致高速路低速化,而且在周末和节日期间尤其明显。
相比之下,城际铁路的公益和效率特征就变得非常突出。一方面,城市之间的往来,不再单纯依赖速度更慢的长途大巴和并不环保的私家车。城际轨道作为城市地铁的对外延伸,很好地实现了电力驱动型交通的环保性。另一方面,在珠三角超大城市群之间通勤效率需要提升,但区内高速公路的布局却基本接近饱和,且开发速度很难跟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超越机动车思维,用轻轨来另辟蹊径也是一种远见。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将继续加快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初步计划完成投资1500亿元,力争到2020年运营里程达到650公里。这意味着包括国铁、公路、地铁等重要交通枢纽在内的城际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有望形成。由此,实现以广州为核心,与其他城市1小时左右通达的理想才真正有了落脚点。否则只靠开小车来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对百姓来说未免有点遥远。
当然,广州成为众多交通网络的中心点时,其枢纽作用的效率就变得非常敏感。这种效率不仅仅体现为发送旅客的人数,更体现为如何让旅客真正感觉到时效性。因为所有的枢纽方式都是一把“双刃剑”,在集中车流人流物流的同时,如何做到快速疏散,这对通行设计就要科学合理而且有效率。当前,广州南站正在调整之中,主攻标识指引、道路逻辑、停车便利等问题。可见在高效与智能处理客流通行上,我们仍缺乏现代理念和规划。因而,我们在追求华南最大、亚洲最大的时候,就更需要考虑旅客会不会拎着行李跑到半死都找不到出路。
未来,城轨带给珠三角人民的紧密联系性将会非常明显。民众下一步更关心的,自然就是轻轨和本地地铁、公交、穿梭巴士的接驳问题。有地方的城轨线路因为远离市区,站点落成时,就难免成了野鸡的士和无牌摩托的天下。这也提醒我们,在着眼宏观网络的同时,切勿忘了好好关怀民众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这既是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的一种基本责任感。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