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病历”应成规范医疗行为的切口

2016年03月24日 14:21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近日,网曝江苏连云港市一市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写的病历和处方上的字潦草难认!!”的消息再次引发网民集体吐槽。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医生书写随意,甚至酷似“天书”,让病患者捉摸不透。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住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的张先生反映,在自己就诊过程中,从乡镇医院到大医院都存在病历和处方本字迹难认的情况。(《北京晨报》3月23日)

  病历和处方字潦草难认,已然成为医生的标签和代名词,公众对此并不陌生,并为病历所写内容纠结不已,如同考查天书一样费劲。医生何以在病历或者处方上字迹潦草,晦涩难辩,其因不外乎如下几种,一是工作太忙节奏太快,无法做到规范书写,为提高效率就只能出此下策;二是逐利的潜规则使然。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处方中藏着太多的秘密,一些医生为了开新特药或者回扣药,就会使用代码或者难以辨认的处方;三是工作过于随意的习惯使然,当得过且过成为一种行业风气之后,那么病历书写的细节之美,也就会被抛至一边。

  以管窥豹,公众所之以对潦草病历如此心存芥蒂,根子上还是对医疗行业不规范的有着强烈的诉求。除了看病贵和看病难之外,还有就是“看病快”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在一些大医院,病人排了数小时甚至一天的队,在医生处看病的时间,却往往只有几分钟。自己如同流水线上的一个物件,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以至于内心有很多想与医生交流的内容,也因为医生一张字迹潦草的病历而收场,那简短而迅速的就诊体验,让人感到了如同“天书病历”一样粗糙而随意。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出现在“一票难求”的大医院,即便是一些小诊所或者人流量不大的社区医院,天书病历也成为常态,跟随意而不严谨的医疗作风,有着高度的契合度。在众多机构开展的医疗行业满意度调查中,医疗服务作风往往是公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之一。未能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医疗效果,尤其是没有得到人性化、个性化的对待,是医疗行业亟待改进之处,也是公众内心最期盼之处。

  据报道,继“扫货潮”后,不少中国游客的赴日游又多了一项行程--体检看病,很多人的感觉是,日本就医环境非常好,最关键的是医生态度认真、非常耐心。他们会向患者把病从头到尾解释得非常详细,包括这类病的发展趋势,让病人放下心。在日本的医院看病,不仅环境舒适,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也十分值得称赞。他们虽然是主宰着病人生死的专业人员,却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会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病情,更注重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词句,避免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其实从制度层面,日本有《诊疗情报提供指南》等规范,国内也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标准,但显而易见的是,写于纸上的制度未能得到执行,尽管卫生部门会定期检查督促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大多数医院也建立了自查机制,不过这种“自罚三杯”式的内部管控与约束,显然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对医疗行为的管理与规范,强化管理自身的效力,是一张张天书病历带来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依然离不开科学而规范的制度安排,尤其要注重管理的细节并使之具有可执行度。比如病历书定写有了规范要求之后,如何投诉、如何举报、又如何奖励和处罚,都应当更具有操作性;其次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让病历从手写到电子版转换,或者让医生书写的病历和处方,有一个规范化的转换过程,都应当得到明确;最后,则要通过医疗制度的持续改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强化内部管理,让患者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权利不断得到满足。当整个就医过程变得更为精细、严谨和耐心之后,那么病历书写才会变得更为自然而规范,并成为优质服务的重要标签。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