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治霾”的冷笑话该终止了?

2016年03月12日 09:42   来源:红网   柏文学

  3月1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有记者请陈吉宁评价这一年来的治霾成果,以及“铁腕治霾”是否找到了有效办法。陈吉宁先回答说“今天天很好,以为记者问的第一个问题不会是和大气有关的问题”,随后介绍,去年年底三次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今年1、2月份,一直到3月份又出现了很多蓝天,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也表示确实有人问,“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3月11日《新京报》微博)

  就我个人而言,观察生活所在的常州市,感觉2015年之雾霾状况,比2014年明显好多了。陈吉宁说中国去年空气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全年PM2.5浓度,都发生了积极变化;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这一番话,我完全相信。

  但是讨论治理雾霾时,有人发问“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似乎是个伪问题。只有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可以努力治理雾霾。风的活动,没有目的性,客观上也没有事实依据和科学道理,它怎么能够治霾呢?风,只能把雾霾从一个地方吹到另一个地方,但是雾霾还是存在于地球表面。对于老百姓,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来讲,希望风起霾走,还情有可原。但是对于政府官员,参与讨论治理雾霾时,要回避“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这个陷阱。因为政府官员的着眼点,应当是全局。

  当然,地方政府关注本地区域的局部利益,也是正常的。地方政府首先对本地利益负责,无可非议。但是治理雾霾工作,情况大不同。城市风洞,可以让风把雾霾吹到别处去,但是别处的雾霾也可以吹到你这里来。想办法让雾霾转移到别处去,只是以邻为壑的策略。不难明白的道理是,大家都以邻为壑,其结果必是零和游戏,或囚徒困境,谁也占不到便宜,受害的最终还是自己。也因为这个道理,治理雾霾,局部努力效果难收,必须全国、全球共同努力。国家环保部门,无疑是治理雾霾的最关键部门,他人无可替代。

  有一种说法,治理雾霾会影响GDP,或“抓环保影响GDP”。这个显而易见不值一驳的谬误,应当全民共讨之。青山绿水的GDP才是高质量的GDP,才是幸福的GDP;污染雾霾中的GDP,是痛苦的、带血带泪的GDP,是老百姓不喜欢的GDP。政府官员为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尊重老百姓的愿景诉求,应当追求让老百姓感受幸福的GDP。不接受这个道理,也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也就不该呆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至今还没完全弄清楚雾霾生成的原因。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治霾措施不力,或治霾工作失职的借口。其实,有关雾霾的成分分析、雾霾来源研究等方面的调查或报告已经汗牛充栋。有些著名公共人物的雾霾报告,显然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不管怎么说,烟囱里喷出来的巨量浓烟就在那里;冬天取暖期开始雾霾便加重的相关现象就在那里;深夜送货柴油车带来雾霾监测数据上升的现象就在那里;不良企业偷偷排污的曝光新闻就在那里。不管怎么样,先把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提高燃油质量标准、禁止不合格燃油机动车、禁止燃烧非清洗煤等问题一一解决再说,没必要弄清楚各个雾霾生成源影响的精准比例。

  总之,治理雾霾,不论是“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抓环保影响GDP”,还是雾霾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政府,都应该为治霾不遗余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