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城寻爱”折射人心向善的渴望(图)

2016年02月22日 13:20   来源:新华网   余孝忠 胡锦武

“最暖心大妈”在地铁上捡拾他人鞋底掉落的泥土。

  近日,一张南昌大妈地铁上捡拾他人鞋底掉落泥土的照片,在网上热传,“最暖心大妈”迅速成为正能量“网红”。而与此同时,一场对“最暖心大妈”的全城搜寻也悄然展开。

  或许只是一次不经意的善举,却让许多人心弦颤动、心头泛暖。凡人善举一次次触动心灵的背后,是人心向善的渴望。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更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很多人有了“缺爱”的感叹。似乎每个人都在疾行前奔,却常常忘了“等一等灵魂”。地铁正是文明的“缩影”,作为城市中最为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它是工业文明与高科技的产物,也浓缩着人间冷暖、众生百态。“鸡爪女”、“瓜子女”、“把尿大妈”等不文明现象的屡屡曝光,凸显了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道德瑕疵、文明裂痕。

  南昌对“最暖心大妈”的全城搜寻无疑是一次对“渴望”的见证。而搜寻之下,“最暖心大妈”——江西农业大学退休职工黄林英的现身,却并没有让故事划上句号。在生活中习惯整洁的黄林英看来,老伴鞋子上的泥巴会破坏地铁卫生,才有了这一极其自然的举动。

  黄林英自认为的“自然举动”引人深思。这一举动中,既包含着一个妻子对老伴的浓浓爱意,又彰显着一位老人对公序良俗的恪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家庭美德到社会公德,并非总是泾渭分明,后者恰恰是前者的延展升级。而美德与爱同样水乳交融,往往具备穿透心灵的力量。一次小小的善举,产生的“蝴蝶效应”,已足见于此。

  从一个人的一次举动,到一座城的一次搜寻,全城寻人之下,其实结果已不再那么重要。善良犹如火种,需要呵护,更需要传递,而这也恰是南昌“全城寻爱”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