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给官方通报上了一堂课(图)

2016年02月18日 10:57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连日来,相信许多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都如笔者一样被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给刷了屏,从最初的游客微博曝光挨宰,到店方指责游客酒后赖账,再到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被“啪啪打脸”广遭质疑。撇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真相不提,笔者觉得这一次倒是给“官方通报”好好上了一门课,哈尔滨有关部门那份饱受诟病的通报就是最好的反例。

  所谓“官方通报”,既然是官方发布,自然应该是最权威和有说服力的,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遗憾的是,近年来针对一些争议性事件,“官方通报”的表现却屡次不及格。不是姗姗来迟,就是语焉不详,不是疑点多多,就是自相矛盾,这样一来自然难以取得群众的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有人开始对官方通报“正话反看”,这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的失职和无能,更是对官方公信力的致命伤害。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虽然涉事的官方部门从来不承认,但谁都看得出很多“官方通报”的出发点不是释疑解惑,而是“息事宁人”。一旦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功利心态,那么通报的目的就变成了维护政绩和稳定,变成了不惹麻烦,对真相的追查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自然就“跑偏”了。被老百姓质疑和批评也就成为了必然,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那么好糊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老百姓对“官方通报”抱有充分的信任,其实也不难。首先,调查要公开公正和实事求是,“真相”是唯一的标准,绝不能掺杂“包庇”和“灭火”的心态。其次,在回应上一定要实话实说且言之有物,不要空话套话,更不能有假话,别藏着掖着选择性地披露事实,更别玩什么“春秋笔法”顾左右而言它。再者,一定要反应迅速不能拖泥带水,别等老百姓的质疑声和批评声都吵破天了才想起给出官方回应,那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总而言之,希望这次“天价鱼”事件能够给所有有可能遭遇争议事件的官方部门提一个醒,让大家真正学一个乖。再发布官方通报回应热点事件时,千万走一点心。谁把老百姓当傻子糊弄,谁就会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傻子,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你们可长点记性吧,好不好?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