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给官方通报上了一堂课(图)

2016年02月18日 10:57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连日来,相信许多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都如笔者一样被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给刷了屏,从最初的游客微博曝光挨宰,到店方指责游客酒后赖账,再到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被“啪啪打脸”广遭质疑。撇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真相不提,笔者觉得这一次倒是给“官方通报”好好上了一门课,哈尔滨有关部门那份饱受诟病的通报就是最好的反例。

  所谓“官方通报”,既然是官方发布,自然应该是最权威和有说服力的,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遗憾的是,近年来针对一些争议性事件,“官方通报”的表现却屡次不及格。不是姗姗来迟,就是语焉不详,不是疑点多多,就是自相矛盾,这样一来自然难以取得群众的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有人开始对官方通报“正话反看”,这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的失职和无能,更是对官方公信力的致命伤害。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虽然涉事的官方部门从来不承认,但谁都看得出很多“官方通报”的出发点不是释疑解惑,而是“息事宁人”。一旦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功利心态,那么通报的目的就变成了维护政绩和稳定,变成了不惹麻烦,对真相的追查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自然就“跑偏”了。被老百姓质疑和批评也就成为了必然,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那么好糊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老百姓对“官方通报”抱有充分的信任,其实也不难。首先,调查要公开公正和实事求是,“真相”是唯一的标准,绝不能掺杂“包庇”和“灭火”的心态。其次,在回应上一定要实话实说且言之有物,不要空话套话,更不能有假话,别藏着掖着选择性地披露事实,更别玩什么“春秋笔法”顾左右而言它。再者,一定要反应迅速不能拖泥带水,别等老百姓的质疑声和批评声都吵破天了才想起给出官方回应,那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总而言之,希望这次“天价鱼”事件能够给所有有可能遭遇争议事件的官方部门提一个醒,让大家真正学一个乖。再发布官方通报回应热点事件时,千万走一点心。谁把老百姓当傻子糊弄,谁就会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傻子,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你们可长点记性吧,好不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