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无须自证清白”为善行义举撑起保护伞

2016年02月05日 15:23   来源:南方网   康伟

  前不久,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将于3月1日起实施。杭州市通过立法的方式,把部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这个《条例》规定,比如扶老人、救人者没有必要再自证清白,被救助的人如果主张他的损害是救助人造成的,或者主张救助人在这个过程中,未尽合理限度义务加重其损害的,应当予以承担举证责任。(2月4日新华网)

  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动机和行为都发生了弱化,更多人在面临路人倒地“扶还是不扶”这一选择时,无论最后做出何种决定,心里都要经历一场斗争和考量,支配着我们做出决定的不再是自己心中那本能的是非判断,而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利益权衡,这是社会的无奈,也是每个社会人的悲哀。

  社会信任危机的蔓延,使得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受到潜在影响。当一位见义勇为的救人者被冤屈和讹诈的时候,凉的是救人者的热心,寒的是无数潜在社会“义士”的善心。这种无良缺德事件如果不断得逞和重复,那么最后社会中就没人再愿意和敢于去行善助人。这样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冰冷且没有人情味,人人会心生寒意而人人又怯于助人,但事实却是谁都存在着遭遇困境和求助他人的潜在可能。

  道德是法律的高线,而法律则是道德的底线。讹诈救人者这种行为是对道德底线的突破和践踏,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那么最后每一位公民都将为之付出高额代价。立法规定“救人者没有必要再自证清白”,就是针对这种现状,法律主动以树立底线来拉升道德的高线,这种做法是对社会公德的托底救赎,也是对公平正义的出手维护。

  弘扬正气, 祛邪扶正仅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而劣币驱除良币也绝不应成为社会的无奈选择。在全面实行依法治国的语境下,笔者认为,这个《条例》走得还不够远,因为仅仅免除了救人者的自证清白之责还不够,还应使不义者受到道德审判和法律惩戒,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警示教育人的作用。当今,我们依然渴望一个人人具有古道热肠的社会,渴望一个民风淳朴安定祥和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才能使每一位公民都感受到温暖幸福,并在信任互助中实现互利共赢。

  立春刚过新年之际,希望杭州市这部《条例》的颁行,能为社会的善行义举撑起一顶坚强的保护伞,为热心救人者排除后顾之忧。也希望能为其他地方带来启发和提供借鉴,进而为迎来整个社会的道德春天打下一个好基础。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6年05月17日
  • ·别总在“逃离”时数落体制不是    2016年03月24日
  • ·棚改攻坚关键在于精准发力    2016年03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