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美元指数大跌1.6%,期间一度跌破97,至2015年11月以来低点,单日跌幅亦是2015年12月3日以来最大。美元兑欧元触及去年10月来最低水平,日元兑美元尽数回吐近期升幅。笔者认为美元已是强弩之末,主要出于以下十大因素的考虑:
一,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走弱是大概率事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7次加息周期的历史不难发现,美元呈现出的是四次走弱、一次区间震荡,虽也有两次走强,但与当时里根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主导的“强势美元”战略密切相关,背景特殊。
二,美元反转周期到来,预示美元阶段性见顶,大概率走弱。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元走势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1年-1979年):美元下降周期;第二阶段(1980-1985年):美元强势上涨周期;第三阶段(1986-1995年):美元下降周期;第四阶段(1996-2001年):美元上涨周期;第五阶段(2002-2008):弱势美元周期;以及第六阶段(2009-至今)。根据上述美元反转,美元走强或走弱阶段一个平均6-7年,从美元周期的角度似乎也支持本轮美元升值见顶。
三,前期加息预期透支。美联储自推出量宽政策后,便与市场对启动加息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沟通。而美元指数自去年3月以来,便从不足80一路上涨至如今的100左右,涨幅高达25%,期间资金回流美国更是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幅动荡,新兴市场遭受洗礼。可以说,加息预期得到了充分消化,甚至有超调的成分。
四,企业利润逐步下降,经济基本面难以承受过高美元。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去年三季度经存货计价和资本消耗调整的企业利润下降4.65%。而美元走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特别是能源价格持续回落对能源企业利润影响显著。
五,美国出口行业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近期美国商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11月,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意外扩大至605亿美元。其中出口下降速度超过进口,商品出口下降1.9%至1210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进口下降0.2%至1815亿美元,是2月以来最低值。由于强势美元和疲软的海外经济,美国贸易逆差局面仍然令人担忧。
六,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情况没有明显改观。2009年以来,美国的私人消费率不降反升,甚至超过了68%而成为自二战以来的历史性高点。同时,不难发现,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回暖实际上与低利率环境密不可分,而这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消费需求,伴随着加息,美国经济亦将承受不小压力。
七,美国制造业萎缩。美元走强冲击美国制造业,美国1月ISM制造业指数48.2,不及预期,表明美国制造业陷入萎缩。2014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2.1%,低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12.8%的水平。
八,就业虽然表现良好,但就业指标仍是滞后指标。当前美国经济的一大亮点莫过于就业数据良好。然而,众所周知,就业指标并非前瞻性指标,而往往落后于经济表现,因此就业数据一枝独秀,经济基本面下滑并非好的预兆。
九,全球抗通缩任务仍然严峻。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大概率是对应高通胀、经济过热抑或是泡沫出现。然而,当今美国并未出现通胀加剧的迹象,相反,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全球面临严峻的通缩压力。而近日美联储会议纪要传递了鸽派信息,通胀问题已成为影响加息的重要变量,美联储对2016年加息进程的口气也并不硬朗。
十,今年1月份美联储表态更加鸽派。美联储在1月声明中称,正在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评估这些波动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和通胀的影响,看它们将如何影响未来前景展望。考虑到美国经济数据不如预期,欧美量化宽松继续,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市场动荡加剧,预计美联储今年加息步伐慢于预期。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