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比上年减少32万。对此,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表示,测算表明,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肖偏好的影响。农历羊年,一些家庭有推迟生育的情况,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二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的影响。2011年我国育龄妇女数量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少,2015年育龄妇女数量比上年减少500万人,其中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约150万人。(1月21日《新京报》)
诚然,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或多或少与生肖偏好和育龄妇女数量的多少,不无关系。但不能因此就把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简单归因”。换言之,其实影响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卫计委如此简单归因,看似微不足道、无关紧要。其实,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但有失客观,更容易形成误导,甚至影响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与决策。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卫计委把出生人口下降简单归因,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挂一漏万——恰恰忽略了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的“公众生育观”。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现如今公众的“生育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那就是随着社会保障机制和养老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在淡化。再不会出现像过去“多生”、“抢生”、“超生”等行为,更不会出现像过去“人多力量大”、“多生一个总比少生一个强”的偏执想法。
公众的“生育观”之所以发生如此“重大转折”与“改变”,一方面固然与相关计生政策,社会保障机制与养老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等因素息息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现如今“养儿成本的空前高涨”,让为人父母者“无法承受之重”,也是公众“不生”、“少生”、“不愿生”的主要原因。仅从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要研判出生人口下降的内在因素与根本动因,要比卫计委简单的表面归因,把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推给生肖偏好与育龄妇女数量下降,要重要的多,要有意义的多。
说到底,只有真正找出“出生人口下降”的真正症结与根源,才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并对相关政策做出更为合理的改变与调整。而如果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把出生人口下降简单归因,很显然,不但容易形成误导,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那将不止是得不偿失,更可能祸国殃民。故此,无论是为了对国家生育状况避免做出误判,还是为了不至相关因误判而导致“决策失误”。还是请相关部门认真厉行自身责任,对出生人口下降,不宜简单归因为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