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同胞受伤幸灾乐祸者比蛇更冷血

2016年01月11日 11:12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都说“哀大莫过于心痛”。近日,一位赴泰国游玩的中国女游客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该游客在游览一蛇园时意外被蛇咬伤,血流满面。而新闻曝出后,国内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不是同情,而是各种幸灾乐祸乃至调侃叫好。这种“网络戾气”带来的伤害恐怕比蛇咬更令人痛彻心扉,而有些人的表现也比咬人的蛇更像“冷血动物”。

  我们实在无法理解那些口中不积德的网友究竟出于什么心态,该名游客参加的是正常的游玩项目,而之所以受伤也完全是因为意外,当地工作人员都措手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对其表示同情也就罢了,竟然还说各种各样的风凉话,什么“不作死就不会死”、“是不是傻”、“二得不可救药”之类,所谓“伤口上撒盐”也不过如此了吧?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若是你在国外游玩时意外受伤,得到的不是同情和安慰,反而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调侃,试问你是什么感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轻轻松松地敲敲键盘,孰知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老祖宗为什么一直教育我们要“积口德”?就是因为他们太清楚口出恶言对别人的伤害有多大了。

  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或许从专业的角度有诸多解答。可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其中一个巨大的差异就在于人对于同类的苦难有着强烈的同情心。所以在地震洪水天灾时,有人会不惜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所以在烈火肆虐时,会有“最帅的逆行者”偏向火山行;所以在有人遭遇重大劫难时,会有无数人慷慨解囊。倘若有一天,面对同类乃至同胞的苦难,大家不但不同情,反而看笑话瞧热闹甚至大加嘲讽,还配做人吗?这绝不是上纲上线!

  有句格言说得好,今天你如何对待他人,来日你就将被他人如何以待。你也可以将之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经典名著中的那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别小看你说风凉话时表现出的那一点点“小恶”,也别觉得自己随口网络上发言无伤大雅,潜移默化中,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温度”,若人人冷漠,则世界冷漠,最终冻伤的人中定然也有你!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