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是历史责任

2016年01月08日 07: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记者王贤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是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太一生水、水辅太一。”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长江流域生活着4亿多各族儿女。这里有郁郁葱葱、壮美绝伦的峡谷风光;各具特色、张力十足的山水人文;同时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无数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在沿江地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让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森林、农田变成了城市,昔日的湖泊、溪流变成了工厂…… 

  近些年,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长江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威胁用水安全;白鳍豚、白鲟多年不见踪迹,长江江豚仅余千头,顶级物种纷纷告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发展与保护的终极命题上,这一重要指示给出了明确答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是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祸福的生态屏障带。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从严从紧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关系。只有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长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切实顺应自然保育生态,中华民族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也要开发好城市徒步线路    2015年09月22日
  • ·提升数据开发能力也是现代化    2014年07月17日
  • ·文化“开发”:野蛮词汇    2014年03月10日
  • ·银行开发小微信贷要有创新思维    2014年01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