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少的亏几百万算好的,多的每年亏几千万。据我所知,很多高尔夫球场都快撑不下去了。”在广州×湖高尔夫球场,老板陈国忠边弹烟灰边向记者诉苦。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进行严格调控后,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省外的海南等地,高尔夫球场堪称惨淡经营,一些球场每年亏损达2000万元。有高尔夫球场老板表示,客源锐减六成,而有八成的球场都处于亏损状态。(12月29日《广州日报》)
其实不仅在广东,放眼全国,高尔夫球场特别是高档高尔夫球场的经营惨淡,早已成“现象”。譬如海南省是内地拥有高尔夫球场较多的省份,目前有60家高尔夫球场,岛内约有5000名高尔夫球员,然而“70%左右的球场亏损”。普遍的高尔夫球场窘境,显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媒体就指出,高尔夫球场如今出现“寒冬”,中央政策的调控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当别墅销售不再景气,依靠别墅而生的高尔夫球场自然就会出现同步的惨淡。
正因为如此,我不赞成新闻中“高尔夫球场普遍遇冷”的说法。严格而言,不是高尔夫球场遇冷,而是此前那种畸形的高尔夫球场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和现实社会协调。当来自顶层的反腐雷霆而行,不仅那种以高尔夫运动为纽带的隐性腐败行为难以生存,而且那种屡屡突破现实禁令的高尔夫球场修建冲动,亦必将处处受阻。同样的是,当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别墅成交量锐减,试图再以高尔夫球场的“配套”来换取别墅等高级住宅的“天价”,当然就会难以持续。
更客观些来描述,所谓“高尔夫球场普遍遇冷”,本质上其实是高尔夫经营逐渐被剥离掉其他不正常驱动的过程,如此结果,才既符合高尔夫运动的本质,也更契合市场的需求。追根溯源,高尔夫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换而言之,高尔夫球可以是一种小众化的运动,但不应该成为某种“贵族运动”“腐败运动”,甚至是房地产不正常发展的“带动运动”。而此前看似高歌猛进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正与此种运动本质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恰缘于此,直面高尔夫球场的大面积经营惨淡,无论是地方管理者,还是相关的球场经营者,都不应将之视为某种“市场颓废”,而更当视之为一个让高尔夫球运动“正常发展”的契机。而事实已经证明,只要端正市场认知,符合市场规律,此种发展转型当不难实现。譬如,伴随着对公职人员作风约束的管理趋严,许多主要依赖于公款消费的高档酒店,渐至盈利困难,而其中的一些酒店迅速调整经营策略,主打平民化的菜品与价格,在短暂的困难之后,酒店生意亦重新回好。
我们真的太需要一个只和运动相关的高尔夫球场。不要再试图重回那种高尔夫球运动狂热的年代,一切都已不再可能。现在的问题是,必须尽快转变思路,去打造那个为多数民众所期待的高尔夫运动。一方面,地方管理者要严格审核高尔夫球场的“进入者”,不能为了政绩需求而对违规建设熟视无睹;另一方面,具体到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身上,如何运用亲民的方式,来盘活现有亏损严重的高尔夫球场,更考验着智慧。说到底,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尊重常识和市场的高尔夫球。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