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亏损的高尔夫球场,需要怎样的谢幕?

2015年12月30日 11:08   来源:光明网   朱昌俊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进行严格调控后,广州、深圳、海南等地,高尔夫球场堪称惨淡经营,一些球场每年亏损达2000万元。有高尔夫球场老板表示,客源锐减六成,而有八成的球场都处于亏损状态。为此,球场方面也想尽各种办法谋求转型,比如降价走平民化路线,或者把球场的一部分推平,开辟成足球场出租。转让也是办法的一种,但在当前形势下,很难找到人“接盘”。(12月29日《广州日报》)

  “有八成的高尔夫球场都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的这番表态应该不至于太令人意外。毕竟随着八项规定的执行和反腐的持续加力,过去充当了高尔夫市场主力之一的“公款消费”已经大受遏制,再加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有“贵族运动”之称高尔夫运动遇冷,或早已是可以想象的事。但鉴于高尔夫在我们这里的“特殊性”,鉴于其由新盛到衰败的非正常轨迹,高尔夫球场的命运到底将何去何从,仍旧值得关注。

  首先,多数高尔夫球场的经营已经难以为继,但真的就完全可以让其“自生自灭”吗?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务院自2004年开始就陆续发布多条禁令叫停新高尔夫球场建设,但从2004年至2013年,全国高尔夫球场由178家增长至521家。这意味着有三百家以上的高尔夫球场实质上是突破禁令而建的。今年3月,全国66家违法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已经被取缔,但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也意味着在这些因市场原因经营惨淡的高尔夫球场中,其实有不少早就应该因违规建设而被取缔,而不能只等着由市场来自由淘汰。但从现在的情况看,相关的清理显然还需要加速。

  其次,尽管生意惨淡,一些老板仍选择坚持,一些则改走平民化路线,一些则设法转让,只是难以找到“接盘者”。在市场经济原则下,只要高尔夫球场本身合法合规,作出怎样的抉择都是老板们的自由,是完全的市场行为,无需外界过多置喙和干预。一方面,从社会效益的角度,不少人都希望高尔夫球场能够“转型”,要么主动退出,要么通过降价让高尔夫回归平民运动。然而,是否回归,还得靠商家的意愿,不能搞强制性的“平民化运动”;另一方面,一些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本就与地方政府所谓为优化地方投资环境的目的相“捆绑”,现在“市场不行了”,也要防止一些政府继续为高尔夫球场强行“输血”。

  随着八项规定执行和反腐的继续深入,诸多的行业其实都在褪去“权力消费”的影子,被打回原形,高尔夫球场命运的由盛而衰,只是其中一例。从大环境下经济的健康运行而言,这是不良经济泡沫的一次幻灭,无疑是好事。它们的命运随着权力约束的强弱之差而发生剧烈变化,也再次说明,依傍权力消费的“市场”终究难以走远。这对于市场和权力而言,都是一种双重提醒。

  如今高尔夫球场所面临的一种普遍性的亏损局面,正是多年来这个非正常市场野蛮生长的泡沫被戳破的一种必然结果。如果说,高尔夫运动的“勃兴”,与权力消费的不当刺激和畸形的发展观有着重要关联,那么在其行将“消散”或“转型”之际,也仍要厘清好权力与市场的界限——违规建设的责任不因“市场”的萧条而豁免,商家和市场的权利也不能因“权力”的退场而不被尊重。这或才是高尔夫球场最好和最需要的“谢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