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译《飞鸟集》引争议 文学批评不是“文化围剿”

2015年12月29日 07: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

  “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这是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冯唐新译版《飞鸟集》中的段落。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周时间里,这本创作于将近百年之前的著名诗集,竟会以这样一种姿态和方式,搅动整个中国的文学批评界。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许多作家、批评家和普通读者,都对冯唐过于离经叛道的翻译方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而冯唐和他的支持者们,也从诗歌艺术性和韵律的角度,为这部作品进行了积极的辩护。两派人马在舆论场中激烈论战,一时间,形成了近年来文化界少见的景观。

  然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场激烈开放、言之有物的文学论战,竟会因为出版社的一纸“召回令”戛然而止。12月28日上午,出版《飞鸟集》的浙江文艺出版社通过其社长郑重的微博表示:“鉴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我们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络平台下架召回该书。”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对此,冯唐本人的回应十分淡然:“历史和文学史会对此做一个判断,时间说话,作品说话。”在笔者看来,冯唐的翻译水平好坏高低暂且不论,这番话却是十分中肯,颇有道理。

  浙江文艺出版社召回新译《飞鸟集》的理由,不外乎是批评界所说的“亵渎经典”云云。然而,既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为何不能有一千个《飞鸟集》呢?在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之前,《飞鸟集》在中国大陆仅有不超过十个中文译本,其中影响力足以再版的,只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三个版本,而郑振铎先生在1922年翻译的版本又几乎“一统天下”。可以说,对于《飞鸟集》这样的经典诗集而言,现有翻译不是太丰富,而是有些匮乏了。讨论冯唐的译本是否亵渎了经典,应该有更开放的心态才是。

  正因如此,冯唐的译本,才能在如此巨大的争议和强烈的批评声浪当中,赢得不少“粉丝”的支持。诚然,社会各界对于这部译著的批评大多是有理有据的,冯唐的翻译水平,不一定谈得上高明。但另一方面,冯唐本人的观点同样有一定的道理,不乏文学批评与翻译界人士认可他这种富有二次创作色彩且注重押韵的翻译风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出一个定论,来证明这部作品是否真的“亵渎”了经典,而真正的答案,也只能以“时间说话,作品说话”的方式得出。

  在争鸣尚未结束时,出版社就着急地擅自作出结论,为息事宁人,以召回新译《飞鸟集》的方式打断了这场论争,剥夺了评论界以“时间和作品”给出结论的机会,恐怕既难以让冯唐及其支持者心服口服,也不能让认真对其进行批评的人满意。

  文学批评,自古有之,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真理越辩越明”的方式,提高社会的文学创作与鉴赏水平,而绝不是为了在文学界党同伐异,“围剿”异己。一个理性的批评者所盼望的,应当是通过自己的批评,为中国诗歌翻译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并同与自己意见相左者进行坦诚的对话,对今天新译《飞鸟集》的批评者来说,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人们可以批评冯唐的文学造诣不高,也可以批评《飞鸟集》新版翻译不好,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该剥夺冯唐进行创作的权利,和其支持者进行阅读的权利。如果一部作品不好,大浪淘沙的时间自然会将它淘汰,让它被人遗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