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沉睡”的政府网站是责任在缺岗

2015年12月28日 06:53   来源:红网   谢伟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政府网站逐一曝光,一批“僵尸”政府网站暴露在聚光灯下。(12月27日《光明日报》)

  政府网站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同群众密切联系的新桥梁,也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化工具。然而,在这次国务院普查中发现,部分基层政府网站成为问题出现和积累的重灾区,呈现出严重“僵尸”状态。比如,青海省格尔木市国土资源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人民政府网站空白栏目数超过20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供销合作社网站首页多个栏目“开天窗”;山西省泽州县林业局、辽宁省建昌县教育局网站个别栏目7年未更新。问题的背后,是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在失语,也是当地群众的权利被空置。

  此次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政府网站总体合格率为90.8%。从成绩上看,仿佛是迈过了整体尚可的平均线。然而真的是瑕不掩瑜吗?九成的政府网站合格,就说明着每10个政府网站中有1个存在问题,在“互联网+政务”的大背景下,就意味着有不在少数的群众事务面临着效率和时间的无形损失,而某些应该信息对称的政府事务公开,就自然而然地“装睡”。相比于那些为紧密联系群众而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的党员干部而言,这些不在服务区的政府部门网站可谓是责任缺岗和“懒政腐败”。

  政府网站是块试金石,网民可以“围观”,政府却不能“旁观”。试想下,如果“领导邮箱”的链接是空白、“公众留言”只见提问不见反馈、“信息公开”也是半年前,群众的“获得感”将从何而来?而某些政府领导的思维也是“人在互联网,心在旧石器”,因为他们知道舆情大多都是源发于网络,所以就视该物如洪水猛兽,干脆连同政府网址一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种脱节,难以对称到政府改革所倡导的“上下同心”。

  如果说书信时代的反馈按周来算,电话时代的反馈按天来算,那网络时代的反馈距是按分钟来算。“互联网+政务”必然是政府办公行政的大势所趋,如果政府部门的官网长期失声失语,就谈不上和群众的心理共鸣、举例拉近。政府官网不仅要天天在线,还要发出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以及提供高速通道的便民服务。同时,真正操办政府官网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往专业化、编制化方向改变。让专业的人来办专业的事情,应该会比那些“半路出家”的人要干得漂亮。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