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记者跟随市考评中心、市排水中心等相关工作人员走访了市区美食街、后坂街等餐饮业聚集道路,发现不少餐饮店未经过滤就将洗碗水、洗锅水等含有油污的污水直接排入污水井和雨水井,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地下管网内部被严重堵塞,以至于出现了下水道“十井九堵”现象。(12月23日《东南早报》)
地下管网被油污泔水堵塞如此,让人堵心。我估计等不到7、8月份的暴雨来临,就要全线瘫痪、给城市颜色看了。而更让人堵心的,竟然这样的堵塞,多系餐饮企业故意为之。不禁要问:如果平时,管理部门就将这些区域列为重点巡查路段,及时排查疏导被堵塞下水道,对于商家乱排乱放,能有一个明确的惩戒措施,还会如此随意倾倒吗?
下水道老是患肠梗阻,不光会让市民有怨言,城市形象也会大受影响。然而,对其危害认识并不够深入,或者本就心存侥幸,以至于我们常常将精力集中于管理地上的垃圾、违建等等环境死角,而忽视了地下排水管是否通畅。殊不知,某种情况下,地下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地上。泉州此次开展“畅通城市血管”特别行动,对餐饮企业等下水道这些亟需整治的环境弱点,进行专项检查,既是亡羊补牢,亦可说是未雨绸缪,让市民期待。但因为是“行动”,难免会让人担心:这会不会落入惯常的运动式执法窠臼?
我并不怀疑拉网式排查之作用,但已经疏通的如果不常通就还会再堵,已经不排的商家如果紧箍咒不常念就很难保证不再偷排。这正是搞突击、一阵风整治的最大弊端:容易回潮反弹。因此,治理餐饮企业乱排油污泔水,除了要协调好眼下的治标之策,该疏通的疏通,没发现的抓紧找到,对易堵易淹地段重点分析,拿出应对办法,更要有一个长效管理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应兵分两路。
其一是落实好监管部门。要将他们赶出办公室,多到现场,勤下基层,让检查监管到人到位,实现常态化;二在出台奖惩措施。偷排乱排的关键,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带来了令人沮丧的“破窗效应”。这方面,美国纽约关于“自扫门前雪”方面的法律规定是:谁没有做到,初犯者将被罚款150美元并面临10日监禁,屡犯者则加重处罚。法律能说到做到,你看谁还敢违法?我们在清理门前下水道无需这么严苛,但这种“包干”思路很有借鉴意义。当然,商家乱倒油污泔水也有客观上的委屈,就是倾倒难。政府理应多多考虑,这也是服务型政府题中应有之义。
地下排水管网好不好,不能总靠暴雨检验,而是需要平时做好巡查和预防,坚持标本兼治。毕竟,城市是人的城市,如果一下雨就被堵在家门口看海,如何有人的幸福和安全?一座城市的地下血管通畅了,地上也干干净净,人流车流顺顺畅畅,这样的城市才是让人舒心、安心的城市。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