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是检验政绩的一把标尺

2013年04月03日 07:23   来源:大众日报   孙秀岭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首次明确列出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时间表,要求“切实落实城市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将排水防涝工作纳入政绩考核”,抓住了城市内涝的关键,为排水防涝提供了有力保证。可以想见,当越来越多的官员重视排水防涝,管不好下水道将被问责,我国城市内涝问题必有明显改观。

    有作家这样写道: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显然,我们不少城市的“下水道”不够争气,让那些看上去光鲜靓丽的都市瞬间形象全无。我们常常目睹,一场并不十分猛烈的暴雨,让北京变成了“北海”,让一些省会城市变成了“东方威尼斯”;一条条谁也看不起的“下水道”,让雨水在城市中聚集,大量交通瘫痪,大量航班延误,无情的雨水也曾夺走过鲜活的生命。

    一些城市为什么逢雨必涝?是什么关隘阻挡了治理脚步?向远看,巴黎100多年前所建的“下水道”,宽阔到可以开汽车,使用至今仍能保证城市百年不涝;看身边,德国人100多年前在青岛建的排水系统,至今让市民受益,许多城市羡慕不已。100多年前能办好的事情,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反而成了老大难,令人深思。在一定程度上说,解决“下水道”,没有太多高深的科技含量。一些城市逢雨必淹,表面看是排水系统“年迈体衰”,实质上是地方官员想不想干与干不干的问题。

    现实中,一些工于算计的人,只愿乘凉,不愿栽树,只喜欢高楼房、大广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舍得在看得见的“显绩”上下工夫,不愿干那些见效慢、打基础、有利大局、有利长远的事情。显然,修建一条管用的下水道,埋在地下领导看不见,工程量较大,往往在一个任期内难以完成,从功利角度看,确实有些不划算。

    政绩的账,不能这样算。城市内涝,损害的不止有城市的形象,更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为百姓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就得把“下水道”作为检验政绩的一把标尺,既要重视建好地上,更要关注那些地下看不见的工程,以实干苦干,为百姓多建管用的“下水道”。

    将排水防涝纳入政绩考核,关键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当前,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减少排水、交通、气象、消防、园林、绿化、市容、环卫、防洪等部门“九龙治水”扯皮现象。更为重要的,必须将各种责任明细化,开出单子,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监督,让媒体监督,使那些建不好“下水道”的官员受到惩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