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自由选择姓氏,要给官员做好预案

2015年12月10日 09:48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娃要随爸姓?还是要跟妈姓?抑或可以自己选择他姓?这要是换在之前,可真是个问题,漳浦一个小孩不想父母姓,几经周折后,才确定了姓氏。不过,从前日起,随着漳州警方出台多项户籍新政,这个问题终于不再是问题了,要符合姓氏变更条件或者不违反公序良俗,可以在父母姓之外选取姓氏申报。(12月9日《海峡都市报》)

  无论是新生儿还是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想不再跟父姓或母亲姓,都可以申请选取其他姓氏。漳州这样的户籍制度变革,难免会让人目瞪口呆,因为数千年约定成俗的规则被打破。

  我们当然不能轻易否认孩子自由选择姓氏存在着一定的进步性,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预测都一个结果:没有多少人会享受这样的便利。或者换句话说,这是一项类似于屠龙之技的服务。孩子自由选择姓氏,多半还是受父母的左右,在父母的干预下进行,即便是孩子跟父母怄气,要重新选择姓氏,公安人员也应争取其父母的意见,若一家人不能达成一致,日后孩子在父母的劝导下后悔了,重新申请改回原来的姓氏,公安户籍管理人员岂不是白折腾?既然父母是孩子姓氏选择的重要因素,那么,谁想让孩子更改姓名呢?恐怕少得连九牛一毛也不止。

  在以后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的自由改姓的案例中,有一种现象或许存在,那就是一些官员给自己孩子改姓。大家知道,现在政府对官员管理较为严格,到了县处级,就要申报家庭情况,包括配偶及子女的很多情况,比如婚否,籍贯,不动产,工资收入等,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严防官员腐败,转移财产,当裸官。一旦官员的子女更改了姓氏,又落户到亲戚家,这必然给更应的家庭情况申报带来漏洞,进而影响到反腐败。从这个角度看,自由选择姓氏,要给官员做好预案。其实,不但是现任的官员或公务员,即便是现在不是官员,而是一般老百姓,更改了姓氏之后,也要做好备注,因为他们以后也存在从政的可能。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