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官司”中的文化博弈

2015年10月28日 10: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单士兵

  日前,《成都商报》在头版报道了一起因姓氏读音引发的官司:年轻律师单瑞峰因为不满登机牌上将自己的“单”姓错误标注为“Dan”,以个人身份对四川航空提起诉讼,索赔1元。据悉,法院已经立案。

  对我个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因为我也姓“单”。这个姓氏的正确读音是“Shan”,但多年以来,国内很多航空公司都没能把读音写正确。值得说明的是,很多国际航空公司都能标出正确读音,但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却一直在犯错误。在我看来,这是部分航空公司对姓氏文化缺少足够尊重表现,也说明航空公司对公民姓名权缺少足够的敬畏。

  不光是我们这个姓氏,现实中还有其他姓氏也一直遭受同样的“待遇”。比如,查姓应为“Zha”音,登机牌上却是“Cha”。这些姓氏确实多属“小姓”,但放眼全国,涉及的人数就是成百上千万。如果不尊重这些姓氏的文化与权利,又谈什么现代文明?

  中国人初次见面,都要先问姓名,遇上同姓就会倍感亲切。古代壮士喜欢拍着胸脯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意思就是通过姓氏可以追根溯源,来证明存在的价值根据。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用“你都忘了自己姓什么”来嘲讽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因为姓氏能让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探寻每个姓氏背后隐藏的故事,可以打开一条历史传承的通道。现在,诸如《中华百家姓》《你贵姓》这类节目很火,中国姓氏文化展、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姓氏活动也很受欢迎,就是因为姓氏是一个文化切口,能够展现家规家训、家传家风,能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共鸣。

  姓氏标志着血缘关系,记录着宗族系统的符号,在传统文化不断沦陷的今天,在宗族伦理出现断裂的今天,这样的根必须保护。国家早就在《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法律制度中对公民姓名明确进行了赋权保护。因此,我们不能再容忍姓氏文化遭遇蚕食污损的现象发生,不能再对“电脑改姓”这样伤害公民姓名权现象麻木。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