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事件”疑点丛生

2015年12月08日 14:10   来源:燕赵晚报   张培元

  西南铁路旅行社通过成都铁路局客运处,利用开行“定制列车”垄断进疆、进藏列车农民工团体票,将农民工团体票转卖给进疆、进藏务工团体组织者。因资质审核不严谨,9家不具备资格的“劳务公司”(其中8家是空壳公司),通过伪造材料等方式轻易通过资质审核并办理团体票,然后通过加价方式倒卖牟利。为此成都铁路局客运处处长肖建明、客票管理所所长姚倩等在内的成都铁路局、西南铁旅18名干部受到通报批评、警告或记过处分。(12月7日《华西都市报》)

  春运一票难求,游子望眼欲穿,火车票到底去哪儿了?正儿八经的农民工东奔西走挤来挤去买不到票,却总有神通广大者动辄弄来成千上万张票倒卖牟利,肆无忌惮地在农民工身上揩油。最让人纳闷的是,能在成都铁路局及西南铁旅拿到票、垄断票的,居然是9家虚假的“劳务公司”乃至空壳公司,难道他们也像某个流行段子里所描述的桥段,当初呼朋唤友时就齐刷刷地高呼——“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要说铁老大根本不傻,否则就不可能成长为赚金挣钱盆满钵满的铁路老大。祭出实名制购票利器打击“黄牛”,开发12306进行网络售票垄断,胳膊肘从来都是又快又准又漂亮地往内拐。此次成都铁路局及西南铁旅把进疆、进藏列车农民工团体票交给山寨“劳务公司”和空壳公司,助其大发“春运财”,也并非脑神经短路一时遭蒙骗。要知道,早在2012年西南铁旅成都分社就曝出团体票管理违规违纪问题,上万张车票去向无处可查。如今签售农民工团体票,放着那么多规模大、信誉好、响当当的正规劳务公司不去考虑,偏偏把业务全部交给山寨空壳公司,没有利益输送,怎有天上掉馅饼?

  动辄倒卖成千上万张农民工团体票,是极其恶劣的行为;如果是内外勾结,铁路部门某些人员涉嫌严重渎职乃至犯罪。去年广东佛山一对年轻夫妻钟权桢、叶霞,因帮农民工购买212张火车票且每张加收10元“手续费”,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2天的处罚。如今对那些具有内外勾结嫌疑、动辄倒卖成千上万张火车票的行为,岂能以通报批评、警告或记过等轻飘飘的纪律处分惩戒。且看《成都铁路局关于西南铁旅被总公司查处违规经营严重路风事件的通报》,把如此严重的案件当成“路风事件”来处理,这“鸡毛掸子”也太轻了。

  疑点丛生、背离常理、光怪陆离、荒唐至极,处理手法却又太轻太过于暧昧,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成都铁路局“票贩子”事件的处理,进行再深究、再倒查、再问责,既要揪出内外勾结损公肥私的内鬼,也要严防严治忽悠式的内部处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