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以牙还牙”大失风度

2015年12月01日 07:09   来源:长江日报   蒋哲

  近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陆续在自己的微博上挂出一批微博认证学校为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主页截图,并配有“挂垃圾,农大的”、“运回农大,请垃圾分类”、“挂,这批更脏,垃圾箱运回农大”等言语的评论。

  作为公众人物,把他人的信息挂在微博首页,公然指为“垃圾”,尤其是针对某女生的暗示性描述,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目前,被挂的农大学子的微博上遍布崔永元粉丝的叫骂,一些女生受到骚扰,只得改名或销号。

  事件的起因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和崔永元的观点之争,一些农大学生在崔的微博评论里攻击他,成了崔永元挂农大学生的导火索。微博是一个匿名性质的虚拟社区,很难要求每个人都理性中和,崔永元一条微博几万评论,难免出现过激言论。有人认为崔永元只是“反击”,所以错不在他,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崔永元身份的特殊性。在公共舆论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远高于普通人,自然要比普通人承担更多的言论责任,发言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任性”。

  公众人物的观点和评价,会因为其影响力被拥趸连带支持,这种支持往往与其评价客观正确与否无关。因此,公众人物的过激和愤怒,往往不能促进有益的讨论,反而给了网络暴力发泄的目标。一方面,由于话语地位的不对等,言论本身造成的伤害亦不对等,公众人物的“反击”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的“反击”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损害更大。从结果上看,崔挂人的行为对农大学生们造成的伤害,的确远超农大学生给他的一句攻击之语。

  许多人看着崔永元的节目长大,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中诙谐的谈吐,温和的性格,给了他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这个公众形象的塑造,与崔永元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更有央视等公共资源倾注的功劳。荧幕上的他是一个团队智慧的代言人,不代表真实生活的他具有同等的风度和判断力,但人们往往会将两者混同。

  实际上,许多公众人物话语地位的来源都是复杂的,其在各自专属领域的成就,并不代表他在所有社会事务判断上都高人一等,更不代表其影响力能用来审判他人,这需要粉丝保持清晰的判断,更需要公众人物的广泛自知。

  言论空间的拓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公众人物得益于这种进步,更应自觉成为公共话语平台公序良俗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