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小微电商们对“双11”都怀着一种爱恨交织的微妙心态。因为“双11”前后,网民的购物欲望被抑制,网店销量急剧下滑。尽管11号当天井喷,但平均下来,收益仍不及全年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参加“双11”,不一定赚到更多,还累个半死;但若不参加,肯定赚不到钱,因为根据游戏规则,参加意味着流量导入等一系列利好。
对小微电商而言,“双11”这类电商节日,能少还是少点好。对消费者,更是如此。
不信?那就先回答3个问题。
第一,你有没有兴致勃勃地与同事、朋友分享过“购物车”或预售清单,并据此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购物车”?
第二,昨天凌晨天猫开放“双11”预售商品尾款支付后,在待付款的列表里,有没有哪样商品,是你已经失去兴趣并且后悔购买的?
第三,昨天抽空“复习”了下已购商品,发现自己熬夜“秒杀”来的东西,竟然还没有下架,或者曾经失效,但又有补货了,此时的你,是否感到失落和郁闷?
如果你对这3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那你是一位非常理性、意志坚定、具有极强自控能力的消费者。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中枪”。
7年来,“双11”已经成了购物狂欢节的代名词,每年此时,耳边充斥着“买买买”的声音,形成天罗地网让人无处可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放弃了抵抗、失掉了理性,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占到便宜。
我们分享购物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认同感和参与感,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在从众心理中越陷越深。我们发现“秒杀”到的商品竟然还有货,心中郁闷,那是因为抢到便宜货的成就感受挫了。有些预付的商品,还没付尾款就不想买了,那是因为我们本就不是真的需要,而是为了宣泄购物的欲望,释放自己的压力。“双11”的凌晨,我们每个人都化身成了一台付款机器,拼命把钱往外送。
至于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糟心事儿,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就是不买后悔,买了还是会后悔。
为了省钱,上淘宝!这大概真的是最本末倒置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