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不能仅凭CPI高低判断通胀通缩

2015年11月11日 11: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只有综合考察,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全社会不同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进而对症下药。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如果仍以老眼光看待CPI,单凭几个简单数据就做出论断,不仅会看走眼,而且容易产生误导,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资料图片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1.9%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1110日新华网)

  就在上述数据发布前,多家机构预测,受猪肉等食品价格下降影响,10月份CPI涨幅可能连续两月回落,预计可能降至1.5%左右。有专家表示,未来CPI仍将低位运行,年内通胀无忧。现在具体数据出来了,10月份CPI涨幅不仅继续回落,而且比机构预测的还低两个百分点。根据当前形势,虽然商品房销售回暖可能带动消费增长,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未来两个月CPI很难大幅攀升,基本可以确定年内通胀无忧。

  需要指出的是,CPI尽管很重要,它的高低的确与潜在的通胀通缩大有关联,但说到底,CPI主要反映消费品价格的指数,因此不能仅凭CPI指数的高低判断未来会出现通胀还是通缩。

  首先,CPI反映的是与去年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相比的涨跌幅度,而非真正的物价指数绝对值。对于这一点的遗忘或忽视,使人容易在判断经济形势变化时产生偏差。涨幅回落也并不意味着物价回落,只是涨得慢而已。

  其次,CPI反映的只是消费品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们关注的楼市以及资本市场就不包括在内。

  最后,因为调查方法及统计范围的局限,CPI不可能符合每个地方的实际。同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这种调查方法虽然可取,但也意味着调查不尽全面,如果抽取网点不同,数据也就会有所差异。

  事实上,我国的价格指数体系已不同往昔,决定通胀通缩的因素也不只是居民消费价格。除了CPIPPI,还应该看资本市场上很多价格的变动情况。只有综合地考察这些价格,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全社会不同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进而对症下药。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如果仍以老眼光看待CPI,单凭几个简单数据就做出论断,不仅会看走眼,而且容易产生误导,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CPI重回1时代不是小问题

     防通缩不能单靠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