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伦敦“明星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奇招促经济

2015年11月10日 07: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丛司

  说起人气颇高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恐怕很难在英国政坛里找到像他一样不修边幅、滑稽淘气的政客了。他那一头蓬乱的金发以及戴着头盔骑自行车的形象,总能时刻吸引媒体的关注。近日,这位明星市长再次赚足了眼球。

  为纪念战争中的阵亡将士,今年的伦敦虞美人花日日前在伦敦举行。在这个严肃主题的启动仪式上,约翰逊和一群军人在伦敦市政厅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

  比赛过程中,他那咬牙切齿的搞怪表情,引来一片相机的咔嚓声。后来,也不知是他用力过猛还是没站稳,狠狠地摔了一大跟头,被媒体嘲讽说是“丢人的一跤”。

  不过,如果你认为他和表面上看起来一样“不务正业”,那就错了。事实上,他正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为伦敦文化、地产、交通等各个领域创造经济效益。

  其一,“卖艺”助兴伦敦创意产业。

  2014年4月,英国伦敦“Gigs 2014”街头音乐大赛开幕,约翰逊在地铁站里弹起了吉他,文艺范儿十足。今年3月,他又在伦敦塔桥地铁站玩起了吉他,正式启动一系列街头艺术推广项目。

  据了解,伦敦的创意产业价值已超过200亿英镑,而街头艺术正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约翰逊说,我认为伦敦拥有全欧洲最有活力的创意文化经济。街头艺术正是创意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这里你能看到盛大的现场音乐表演。我认为,不应该赶走街头艺人,这会让街道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所以,我们欢迎来更多的艺术家走上街头表演。

  其二,积极“推销”伦敦地产,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自2008年金融危机出任伦敦市长以来,约翰逊十分重视房地产对伦敦经济的拉动作用。他频繁出席各种房地产论坛、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牵头制定伦敦地产发展战略,出台政策鼓励投资新建房屋、完善房屋租赁体系,将伦敦市的“地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据美国房地产外国投资者协会去年发布的报告,伦敦已经成为外国房地产投资者的首选城市。英国土地注册局发布报告显示,今年9月伦敦房价同比增长10%,均价已经达到50万英镑。随着供需关系紧张,伦敦房价将继续上涨。

  另外,随着中英经贸往来的发展,约翰逊还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个投资大国。他积极参与中国企业投资伦敦地产项目,曾用“灯塔式合作”来形容伦敦市政府和中国地产开发商总部基地的土地开发合作项目。他还表示,大连万达集团规模达7亿英镑的伦敦高端酒店项目投资,有助于所在地区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称奇的商业中心”。

  其三,“耍狠搞怪”保证伦敦交通顺畅。

  为了减少伦敦地铁罢工给经济造成的损失,约翰逊可谓奇招尽出。早在2011年,约翰逊就表示利用高科技——启用无人驾驶地铁,来缓解伦敦地铁罢工问题。目前,在伦敦东部和东南地区运营的轻轨DLR已经采用无人驾驶技术。伦敦交通局去年表示,计划未来10年内在伦敦市中心4条地铁线上投入250列新款无人驾驶地铁,在现有技术上提升25%的载客量。

  据悉,身兼伦敦市长与英国国会议员的约翰逊,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内政大臣特丽莎·梅被视为下一任英国首相的热门人选。试想一下,若这位“活宝”真的当选首相,会给英国带来哪些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别说到交通拥堵就拿伦敦说事    2015年07月24日
  • ·中国力量撬动伦敦金    2015年06月24日
  • ·经济复苏路上的伦敦信心    2014年05月23日
  • ·城市“长个儿”的伦敦策    2014年05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