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秸秆”要靠市场疏导

2015年10月29日 07:03   来源:武汉晚报   鲁珊

  据长江日报报道,自11月起,湖北省将以电价政策形式补贴秸秆电价,为期一年,总计约合2亿元。

  用电价政策来支持秸秆发电,湖北还是国内第一家。

  “禁烧秸秆”是一个老问题了,国家两部一委关于禁烧秸秆的通知已经发了十六年,包括北京、江西、江苏、河南、安徽、四川、云南、甘肃等几乎所有省市都下发过“禁烧秸秆”的地方禁令,但据环保部最新通报,仅10月中旬,20个省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比2014年同期增加54个。

  “禁烧秸秆”的主因,是“雾霾”近年倍受关注,而秸秆是元凶之一。数据显示,但凡秸秆焚烧季节,空气质量直线下降。今年初,各省市再次下发禁烧令,而这一次引发热议的则是一些简单粗暴的“禁烧标语”。

  出于对好空气的向往,“禁”显然是必要的,但从形式看,确实也是简单思维的。

  农民为何烧秸秆?烂在田里,时间太长,会误农时,有些还会影响秧苗根系。

  过去为何没这个问题?过去农村人多,都拿去烧火了,牛多,都当饲料了。现在农村空心化,秸秆没人用了。

  拖出去行不?请人捆运,每亩至少100元。

  如此看来,如果你是农民,“一烧了之”几乎是惟一的选择。

  烧,加重雾霾,形成公共困境,不烧,农民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这种矛盾之下,最适合也最需要“市场疏导”的介入。

  湖北也曾数年下发“禁烧令”,收效跟全国其他地区一样。

  湖北地区曾由政府主导,介入过“腐熟剂方式”,即用腐熟剂催烂秸秆,不误农时。但是很显然,这种办法的问题在于,普通农户对此没有经济积极性,因此收效亦不理想。

  “秸秆发电”是另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农民每吨秸秆可以卖200元,经过加工,每吨秸秆的“产品”包括600元的炭、390元的生物质气、150元的焦油和100元的醋。显然这是个赚钱的营生,从农民到产业链,都能获得利润。

  但是,这个方式首先取决于技术。国务院在2008年就下文加强秸秆转化产业发展,但是直到近一两年,秸秆加工技术才升级到足够赢利的水平。如今在“技术完成”到“市场推广”的节点上,湖北省进行政策补贴,显然是将出口再挖大一点,将无处可去“秸秆祸水”引流至市场。

  在公共管理上,“禁烧秸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它常会体现于负面,比如强管强禁的思路失之简单,并收效甚微。另一种思路则理性得多:公共问题常常是源头矛盾的终端体现,而解决源头矛盾,常常需要引入经济行为,政府则需遵循市场法则,以及在合适的时候引流入渠。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