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遛狗”需超越标签的人生突破

2015年10月27日 09:06   来源:羊城晚报   杨朝清

  大学本科学历,有爱心、责任心、做事认真;月薪3000元,不必坐班。辽宁沈阳市一家企业开出这样的条件,招聘的竟是专职“遛狗员”。企业负责人表示,招聘属实,但尚无人应聘,招“遛狗员”实为经理助理储备人选。(10月25日华商晨报)

  伴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一些新兴职业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小三劝退师”也好,“遛狗员”也罢,说到底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正是有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才导致“另类招聘”的层出不穷。然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本科生遛狗员”不可避免会引发舆论关注。

  反对者认为,“本科生遛狗员”大材小用,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赞成者认为,“本科生遛狗员”从底层做起,也是对年轻人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尽管双方各执一端,“本科生遛狗员”却遭遇了求职者的“冷眼”——招聘启事发出近一个月之后,还没有应聘者,目前企业已将招聘启事撤下。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从事着许多看起来低端的职业。不论是“硕士女城管”,还是大学生矿工,抑或“硕士卖凉皮”,这样的“高低配”表面上是一种“下嫁”,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对接”。只有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体价值追求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年轻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才会有更多机会和渠道。

  著名作家方方在其长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伤悲》中写道,“当下的许多年轻人都以升官、发财、出名为成功目标,那些通过努力获取的平凡生活,却得不到足够的尊重”。看似不起眼的遛狗员,其劳动并非没有价值,劳动者也并非没有尊严;“本科生遛狗员”只要脚踏实地,也同样可以“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承载着许多家庭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期望。只不过,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显著度下降、周期性变长的今天,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倒逼年轻人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和价值排序的更新:只有走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认知误区,懂得珍惜平凡岗位、热爱简单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一步步自我实现,才能实现“向上”的跨越。

  作家路遥先生在小说《平凡的世界》曾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在一个浮躁、功利和焦虑的社会里,只有塑造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笃定的价值追求,我们才能超越不平凡,走向不平凡。就此而言,“本科生遛狗员”需要的不是“有色眼镜”,而是超越身份标签的人生突破。

(责任编辑:屈波)

精彩图片